“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摘自十七大报告
最近,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撰文《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引发了网友的热切关注,细细读来,与网友们共鸣的是:这篇文章实事求是、触及实质、态度坚决,期盼落实。
李源潮提出,要“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可以说,是切中时弊!“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拔和使用的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李源潮在文中坦言:必须清醒地看到,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不久进行的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全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全党和人民群众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分别为67.04分和66.84分。
李源潮也掷地有声: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刹不住,党在人民群众中就得不到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受到危害!因此,作为中组部长的李源潮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确保实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
什么是公信度?公信度是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干部标准的尺度啊!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造成了社会公众的不满意,任何政党任何政府任何人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选人用人公信度,也就是全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李源潮已经提出要“强化公开监督,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这就要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和接受群众监督的机制。有了这种反映民意的机制,才能知道公信度的高低,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有了这种公开监督机制,才能形成推动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当然,要严肃纪律,保证民意调查的独立性和真实性;要加大公开力度,将更多民意调查结果在党内和社会上公开;“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有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评判的勇气,很好地研究和运用民意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李源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如何加大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李源潮说了,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治本就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治标就是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当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完善有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是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与监督,防止实际上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快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推行地方党委任用重要干部无记名票决制,形成民主择优选拔干部的机制。要逐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干部工作透明度。要推行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制度,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要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探索实行市、县委书记任用干部情况离任检查制度,科学规范和有效约束“一把手”的用人行为。要认真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制度和机制遏制“潜规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李源潮还强调,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要有案必查,发现一件查处一件,让那些想搞名堂的人心生畏惧、自我收敛。要进一步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工作力度,畅通组织部门12380电话、网络举报和信访举报渠道。对发现和反映的选人用人违规违纪问题,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主动查、深入查,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查、查不动,上级部门就要督促查、直接查、查到底。要建立查核责任制,保证查核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具体负责、承担责任。对查实的问题,要果断处理、严肃追究责任。对查处的案件要予以通报,作为最生动的教育材料,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
整饬吏治,从源头抓起;建设公信度,从干部抓起,好!期待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