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端午节


 

进入五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树叶一天比一天绿,路边的小草开始疯长,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下班的路上,不少摊床摆上了糯米、粽叶和马蔺。我才愕然惊醒:哦,快到端午节了!

童年的端午节,留在心中的都是美丽的色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孩子们的手上、脚上都系上五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衣服的纽扣上拴着用白麻扎成的小扫帚。据说,这样可以避邪、防病。还有节日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家家户户都把艾蒿挂在门边。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避邪。

当然,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主题。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靠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手上把一张张粽子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满满的盛上大黄米(当时的辽西老家没有白糯米),转了一圈,就把大黄米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嘴中咬着一根细棉线,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只几下用细线一扎,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

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腾腾的,那个香啊,真是馋人。剥开粽叶,里面的大黄米金黄嫩滑、清香四溢。那爽口、那香甜,真是吃了难忘。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蘸着当时的“古巴糖”,吃着、笑着,那种和睦、温馨的感觉合着粽香,涌满了我的心底。

现在,我们天天都能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粽子的主料也不再局限于糯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甚至以鱼翅、高档药材如冬虫夏草等入粽,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了天价粽子就不足为怪了。我想,现在的粽子,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有纪念意义的食物,更是一种日益深入人心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的童年却再也不会来了!给了我们最温馨最快乐的的端午节的妈妈也不会再来了!时至今日,又到粽子飘香时,我还是深深的怀念那时一家大小围坐在母亲身边吃着香香的甜甜的粽子的情景……哦,童年的端午节,引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吸一口气,渐渐有泪迷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