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管理》连载六十九:立世——如何与自由者相处?


  第二节  立世

  一、如何与自由者相处?

      修身的结果是拥有和谐身体、和谐人格、和谐心态,最少可以建设和谐家庭,好一点可以经营和谐企业,甚至将有能力推进社会和谐。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和谐者。显然,在当今世界,和谐者并不多。

      那么,当今世界什么样的人最多?释放欲望、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喜欢新鲜刺激、标新立异的人最多。这是自由主义型人格,可以称作自由者。一般来说,自由者感兴趣的是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是更高级的汽车、更大的别墅、更富冒险性的旅游,是汇率、股票、税收、房地产价格,以及选举政治、国际战争和两性关系。一旦办了企业,则关心利润、成本和质量,关心市场份额。总之,一言以敝之,关心自身利益和感受。社会呢?自由者相信可以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协调。

      和谐者和自由者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都大相径庭。

  例如,股票市场上钱来钱往,都是空手套白狼。自由认为,这是人们的自由选择,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客观上可以选择出最优秀的企业。但是,和谐者可能会想,这股票市场鼓励投机、制造泡沫,加速社会财富向少数大投机者集中,是不是应该关掉?

  例如,街头有人在行乞。自由者会认为,这可能是个人不努力的结果,也可能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奇怪的。有钱就给一点,没钱就不给,或者让政府福利体系去关系。心态很轻松。但是,和谐者可能会悲天悯人,追问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追问自己挣得钱是不是干净,是不是参与了制造社会不公平?

  例如,许多NGO热心观察小鸟、拣拾垃圾,保护环境。自由者认为这很好,我也参加,又参加了公益活动,又结交了朋友,多好。但是,和谐者会想,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物欲膨胀,在于现代社会对利润的无休止的追逐。拣一点塑料垃圾有什么用?完全是做秀!

  例如,自由者通常都喜欢汽车,喜欢那种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感觉,喜欢那种驾驭机器的感觉,当然,也喜欢那种炫耀地位的感觉。但是,和谐者面对滚滚车流,会生出一些不安的感觉。轿车浪费能源、制造污染、堵车、车祸,不如修建轻轨和其他公共交通系统,更快、更安全、更节约能源,也更公平。

  例如,有人邀请你参加“换妻俱乐部”。具有自由主义心态的人会感到很新鲜。别人的妻子和自己的妻子有什么不同呢?试一试吧。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每一个女人都是不同的。但是,和谐者可能马上会想到孩子纠纷、产权纠纷等问题,甚至会想到艾滋病会不会因此流行,道德是否会沦丧。进一步,甚至可能会想,天不变,道亦不变。每一天的太阳都是一样的,女人关了灯都是一样的。每个事物都无非是因缘成相,天底下没什么是新鲜的。换妻又有什么意思?

  例如,IBM公司的小托马斯·沃森拥有金钱无数,但是都用来驾驶飞机、游艇,到加拿大航行,到北极探险。自由者觉得这很刺激,有钱了我也要去玩。但是,和谐者可能会觉得,沃森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却毫无没有阶级责任感,毫无贵族气质,到老还是一个没玩够的孩子。

  例如,一些诗歌无非是将一句话多分了几行,既没有诗意,也没有哲理,既无韵味,也不对仗,完全是个人一时情绪的莫名其妙的发泄。自由者认为,那是新潮,是字和词的解放,是对格律、平仄、对仗的反抗。和谐者可能认为,整体和谐才是艺术。发泄,或者变形,那根本不是艺术。

  总之,自由者会充分地享受、体验一切新鲜感,既不考虑长远,也不考虑整体。穷则搞造反有理,富则玩新鲜刺激。在这个意义上,自由者一旦有钱,其行为方式都是暴发户。如果不想当暴发户,至少要考虑家族的长远利益,甚至要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那就接近和谐者的心态了。

  显然,自由者是社会主流,是多数,甚至是发展趋势。自由者制订游戏规则,选择话题,左右舆论和风气。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和谐者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经营企业,即如何“立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应该承认,在自由者人格后面,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唯物主义、机械论、自由主义、性恶论、个人主义、科学精神、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一整套思想体系支撑。

  这一思想体系解放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倡导了“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颠覆了打着神权旗号的魔权统治,确立了个人的政治主体身份,使每个人享受言论、结社等政治权利,建立了程序正义的政治和法律游戏规则。因此,这套思想体系是群众性的、解放性的、革命性。只要我们享受着“无罪推定”的保护,享受着言论自由和其他的政治权利,就应该感谢这一思想体系。

  同时,这一思想体系还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和服务的无限丰富。只要我们使用着汽车、手机、高速公路、电脑、互联网,享受着一切物质上的便利条件,就应该感谢这一思想体系。

  理所当然地,我们应该尊重这一思想体系所必然形成的自由者人格。

  但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创造性是和破坏性相联系的。它同时打破了个人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敌意,促进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了培育恐怖主义、阶级斗争和国际战争的温床。当然,还使企业内部的劳资冲突、股东冲突、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冲突、上级和下级的冲突日趋激化。

  因此,当和谐者和自由者相处时,应当鼓励并充分利用自由者的创造性,但是,提防自由者的破坏性。在充分尊重自由者权利的前提下,提醒自由者尊重别人的自由,提醒自由者注意自身的长远利益,帮助自由者逐渐认识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世界。

  和谐者和自由者相处,一定程度上像大人与青春期的少年相处。少年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充满活力和好奇心,是家庭和人类的生机和希望所在。然而,少年也无知无畏,喜怒无常,唯我独尊,傲慢无礼,偏执狭隘,缺乏理想和信仰,一不小心还容易打架斗殴。大人要充分尊重少年的自尊心,有足够的耐心和容忍,也要适时的引导和教育。

  当然,大多数自由者都不掌握权力和财富,他们无拘无束、充满活力,却也无知无畏、偏执狭隘,这并不会造成多大社会问题。问题在于,少数掌握权力、财富和知识的自由者,制定着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巧取豪夺,挥霍财富,践踏正义,草菅人命,享乐至上,物质至上,这才是问题。这些人不但听不懂和谐者的告诫,反而嘲笑和谐者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对于这些人,中国古代也有一句话,叫“恶人自有恶人磨”:总有一天,某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会找上门去,应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的天理。

  更深层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自由者制定的程序正义的游戏规则?例如,三权分立,民主选举,多党竞争,言论、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例如,三权分立的企业治理结构;例如,无罪推定的司法推理原则;例如,股票上市交易的规则等等。

  回答是一句话:遵守就行了。游戏规则是性恶论者制定的,是怀疑论者制定的。但真正的和谐者不怕别人怀疑,经得起别人怀疑。因此,和谐者不是要废除这些游戏规则,恰恰可以成全这些游戏规则。有了和谐者,程序正义的游戏规则可以通向实质正义。没有和谐者,这些程序正义的游戏规则往往会践踏实质正义:辛普森案就是最好的实例。这不就是程序正义的设计者希望达到的目标吗?更进一步,有了这些游戏规则,那些自称的和谐者,即伪善者有可能受到民主和法制的制约。这不就是和谐者希望看到的吗?

  只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和谐者必须时刻注意,单靠自由是可能通向社会分裂和动荡的。和谐者必须以身作则,影响企业和社会,使企业成为和谐企业,使社会成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