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李土生(香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丽多姿、博大精深,它以其特殊的魅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在西方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科学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的冲击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思想误区,还表现在一些人对待传统文化缺少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某些所谓的“反伪斗士”为了沽名钓誉,不惜数典忘祖,有意制造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哗众取宠。掣肘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有以下几个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迷信”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追问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迷信?何谓封建迷信?传统文化怎么会跟迷信扯在一起?我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一是靠理性的逻辑分析,二是靠非理性的直觉感悟。人类对有限之物的认识要靠理性的逻辑分析,这就是科学和哲学的任务;人类对无限之物的认识只能靠非理性的直觉感悟,这是宗教信仰的范畴。如果把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这就是迷信。科学和哲学都研究有限之物,例如学派、教派、领袖、教首等具体的人或事,都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而不能将其作为信仰的对象。迷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色彩的心理认知偏差,是对该相信和不该相信的人、事、物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认同和崇拜。如,科学技术大大改善了现代人的生活,但是“科学技术”也是有限之物,如果将“科学技术”作为信仰的对象,无条件的崇奉科学也是一种迷信。民间有些巫婆神汉,装神弄鬼,念咒画符,自称可以妙手回春:考不上学的,一道“文昌符”便可保佑你榜上有名;有大灾的,大师破解就能平安无事,等等。对他们的这套包装精美的骗术深信不疑也是迷信。至于“封建迷信”的说法,一直让我颇感费解。“封建”是一种制度,“迷信”是一种心态,制度和心态怎么能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呢?
明白了这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便不攻自破了——将传统文化和迷信思想划等号是愚昧无知的行为。譬如说,“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一谈到“风水”就将其说成是封建迷信。我的观点很鲜明:风水可信,但不能迷信。风水学说是祖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留给后人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把天、地、人、生四大系统联系起来作整体的观照,综合考虑地理、生态、景观、建筑、伦理、美学等各种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对人们如何安身立命,如何选择规划与建设自身生活的环境问题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理论指导。但是,如果将风水视为一种世间存在的支配人们命运的某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能完全掌控个人、家国的盛衰穷通,得失成败、吉凶祸福,将“前向秀水可聚财,后靠名山当掌权”奉为信条,认为请风水先生到宅中走上一圈儿,便可高枕无忧地等待福、禄、寿三星高照,这便是对风水的迷信了。
此外,还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有些所谓的“风水大师”们打着风水的幌子招摇撞骗,鼓吹风水能改天换地,造化命运。似乎住进故宫,便可面南背北做皇帝,买了富翁曾经住过的居所便可一夜暴富,败坏了风水学的声誉。二是某些所谓的“反伪斗士”们钻了这种“风水大师”的空子,比这些“风水大师”们更是等而下之。他们甚至连风水的书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是研究风水了,便给风水学说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
再如易学文化源远流长,她是先民几千年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与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她从古至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些江湖术士自称占断乾坤,看相、算命、选日子、起名字,任何一项都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我敢断言他根本就不懂《易经》。
误区之二: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伪科学”
掣肘传统文化弘扬的思想误区之二,是很多人将传统文化视为伪科学的代名词。本来社会上的某些组织和个人,出于维护科学的纯洁,发表言论或者采取行动,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某些人打着“反对伪科学”的旗号走向极端,扼杀我国科学界的原创活动,诋毁传统文化的研究,这就大成问题了。
气功是伪科学吗?要说明这一点,首先要说明,气功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由人体发放的能量和信息,这是可以用科学实验证实的。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我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先后做了系列气功对中华蟾蜍心脏搏动状态影响的实验。初验结果展示气功对蟾蜍心脏的搏动强度及心率有明显的影响:对蛙心跳动强度有双向改变作用,即可使蛙心跳动明显增强,亦可使其明显减弱;可使心跳谱上的间歇消失,使心律变齐,恢复正常;可使停止跳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心脏复跳,甚至恢复到正常搏动水平,延长跳动时间。事实表明,气功外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其功能不可小觑。我认为,科学实验证明的只是气功功能的及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不是气功的全部。
气功之所以被冠以伪科学的恶名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气功研究者为了抬高气功的“地位”,便搬出“场”、“能量”、“信息”等科学术语解释或替代古典文献中的“气”、“息”、“生命能”等“类概念”,以此来证明气功是一门科学。但是,气功的功效并不能用科学的手段检测量化,于是气功便只能被打入伪科学的深牢大狱。二是一些人将气功跟特异功能混为一谈,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气功大师”借气功行骗,将气功神秘化、商品化,从而给那些所谓的“反伪斗士”们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上就有那么一些“伪气功师”,有意神化自己的功法,并披上科学的外衣,制造一种神人、超人的假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伪气功师的存在,就断言气功是伪科学。
中医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精髓,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是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应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但是,令人震惊的是,近两年来,有人居然提出“取消中医”、“废医验药”等荒谬言论,给中医扣上伪科学的帽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与西方科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伏羲、周文王、老子、孔子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等同于西方科学。“反伪斗士”们硬要说它不科学,甚至扣上“伪科学”的帽子,哲学、文学、美学、史学、法学等都不是科学,不照样登大雅之堂吗?你为什么不给它们扣上“伪科学”的帽子呢?
我认为,中医中药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而不衰,关键是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是谁说消灭就能消灭得了的。那种认为单凭一己之管见就认为中医能退出医学舞台的想法和论调不仅幼稚而且极端无聊。而且,西医有其致命的弊端,中医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综合考虑,辨证论治。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医现状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存在着致命的问题;二是中药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首先,中医教育的西医化令人担忧。几千年来,中医人才培养一直靠师徒传承,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中医特色、临床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治病用药的方法。而在现代的教育体制约束下,中医院校每年招收几万名学生,这种“批处理”的教育方式是很难产生名中医的。更何况,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教授,很多人不懂望闻问切。教师医术不高,又谈何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其次,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结果。中医院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习西医理论、英语、计算机。中医必修课被不断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程,很多学生连基础的中医古籍都看不懂。很多中医院校将中医、中药、针灸等设为相对独立的专业,造成医不识药,药不懂医的畸形现象。所以说,不是中医有问题,而是中医队伍有问题。
其次,中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过去的中草药都是生于高山深谷,饱经风霜,汲取天地精华,药性大、药力足,而现在的中草药多是人工种植,草比人还高,人参比胡萝卜还粗。更何况,现代人吃的食物本身大多不是绿色食品,人自身的抗药性已大大加强,再以古代沿袭的药方的剂量去治同一种病,效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目前的中国不是需要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时候,而是应该大力弘扬中医的时候。因为现代医学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急需要传统医学补充;现时病种已发生很大变化,病因也越来越复杂,而整体治疗正是中医的强项;在医疗产业上,中医是我们唯一的拥有自主权的产业。中医的前景十分宽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中医。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中医西化,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误区之三:传统文化糟粕大于精华
中国无神论学会主办的《科学与无神论》杂志2007第3期卷首语中说:“反对伪科学,如同商业领域打击假冒产品,岂有不该之理。要求反伪科学要实事求是,不要把新的科学发现当成伪科学,这是对的。但是要求取消科普法中的反伪条款,却绝对是错误之举。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不要把孩子和脏水一同泼出,但也不能为保护孩子而保留脏水。后一番道理,至今还少有人注意。”
我们常用博大精深概括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精”就是说传统文化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淘汰的机制。当然,传统文化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难免留在盆中目前人们所认知的一些“脏水”,可问题是“孩子”大呢?还是“脏水”多呢?我没有看到过这些“反伪斗士”们在哪篇文章里写过“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脏水”,哪有“孩子”?在他们的思维逻辑中,既然没法倒掉脏水,那么,索性就连孩子一块儿泼出去。而且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盆中的“孩子”先天不足,根本没有发育和成长的能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偏执地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把“孩子”从“脏水”中抱出来呢?“孩子”抱出来后,我们还要照顾她,呵护他,给他充足的营养,使他茁壮地成长。至于留下的“脏水”,我们也不要泼掉它,应当让它沉淀,由后人来处理,因为我们现在的学术水平还不能认识哪是“脏水”,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哲学水平还没有能力区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也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的包容性,才使其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对于不同的学术流派,不同的思想观点,对于新生的事物,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等方面,要达到“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的和谐局面,要求此道中人都应该持一种坚持原则,包容他者的态度。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重新去审视?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历史地客观地看待。第二,科学地公正地看待。第三,宏观地发展地看待。尤其是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我必须反复地重申:科学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科学的精神是不断探索。科学无禁区,无偶像,无止境。科学不承认打着“院士”、“委员”招牌的权威,科学不需要“太上皇”。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是属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她不承认西方文化包括西医在话语权上的霸权主义!科学是容许失败并且承认失败的价值,科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克服错误、战胜失败中前进的。我们应该承认大量的自然现象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或者说宇宙间没有被人类认识的事物比已经被我们认识的还多得多。绝不能因为人们尚未认识它们和征服它们,就说它们是不存在的,不科学的,乃至扣上“迷信”、“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帽子。丑化、妖魔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会造成我国人文精神的失落,减弱我们的综合国力并动摇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正因为还有很多的自然现象没有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才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试验,提高科学的认识水平。科学的态度是实践,而不是盲目地肯定和简单地否定,更不允许把自然科学同人文学科对立起来。我们既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科技与人文犹如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两翼,不可偏爱,更不可偏废!消除科学主义至上的话语霸权,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走近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