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开始报名,市民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该校为孩子报名。学校大门内侧摆放着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两名工作人员。李先生兴冲冲地拿出户口本,交给两名工作人员。两人看了看户口本后,请李先生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他问。两人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为什么?”李先生一下子蒙了。“学校有规定!”一工作人员说。很快,这名工作人员从抽屉里拿出一页纸,“这上面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 记者在“报名处”也见到了那页纸。上面罗列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单位名称:“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记者问。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5月21日华商报)
无庸质疑,这又是一桩教育媚权的龌龊事件。其实,媚权现象是官本位思想的产物,是依附于特权而生的庸俗之风,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诟病,更是导致种种不公事件的一大毒瘤。按道理说,作为教育者理应拒绝庸俗、把持清正,理应言传身教、宏扬主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不知何时起忘却了“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宗旨,开始走进了世俗与谄媚的旋涡,演绎出了种种的闹剧与荒诞。
比如,山西阳城县固隆乡固隆村小学让即将毕业的30余名学生头顶烈日徒步往返近10公里到邻村帮山西晋城一位副部长办丧事抬花圈;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强行组织"2003级舞蹈编导专业全体女生陪一些中年厅局级干部跳交谊舞;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让学生背诵当地领导名字;四川宜宾县二中让女学生大冬天里穿短裙欢迎领导;等等。设若这些只是把学生当作工具略有媚权嫌疑的话,那么,河北省东光县实验小学曾将招生对象限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和“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只招收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是典型教育媚权了!
据报道,铜川市基础教育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昨日上午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是学区内的学生就可免试进校读书,学校不得考试,也不得设置门槛。由此可见,该市的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很熟悉义务教育法的。但究竟是谁剥夺了平民百姓家孩子上学的权利,又是谁让铜川一中新校区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子弟学校”了呢?报道说,记者前往市一中,但工作人员说校长不在;记者连续拨打了王斌校长的手机,但一直无人接听。——对一所中学而言,“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都具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有些还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学校领导的仕途或者学校经费来源。因此,该校区只招收这些强势权力部门的子女,就不能不让人揣测其功利之目的和特别之用心。
我们承认,义务教育中的“特权”现象虽早已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但是招生人员拿着一张“公务员工作单位全集”对照招生,显然揭去了助纣教育不公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难道只有党政机关的子女就读难么?如果说真是如学校所说的那样,那我等平头老百姓的儿女岂不更没学可上?由此可见,在“权力渗透”的指引下,任何荒唐行径都有可能在校园内粉墨登场。教育的精神是正义和“脱俗”的,让学生过早地“领略”了社会中的某些丑恶,无形中诱发了教育精神的陷落。——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相关人士的反思吗?!
事实上,很多学校是很想如此谄媚领导却又缺乏机会的。在这个教育遭遇尴尬的年代里,能够获得重要领导的一点点“临幸”,任何一个缺乏经费、匮乏门路的学校的校长都极有可能会成为“英雄”或者“楷模”。但我想铜陵一中新校的教学设备应该是一流的,教师资源一定是该市最好的,教师的待遇可能也是最好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们的“谄媚”又是为了什么?如此屈从权势的教育,如此媚俗权势的教师又怎么能称之为人民的教育、人民教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关领导浓厚的特权意识才是导致成为“特权学校”的“霸王门槛”的关键,人的不平等才有教育的不平等。从之前热议公务员买房优惠到现在学校大张旗鼓的只招收公务员子女入学来看,中国教育的某种意识确实“病得不轻”!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铜陵一中新校区只招收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子女的做法都是违背教育的实质的,更是对教育公平的巨大伤害。为此,
教育媚权何时休?——这是笔者经常思考却始终难以释怀的一个问题。
(李吉明2009年5月21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