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左二)在湖南省亲切会见了公司总经理高进华(右二),双方就良种良肥良法的科学配套问题,以及史丹利新型杂交水稻专用肥的研发、施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国务院常务会议
《规划》提出,要科学确定粮食增产技术路线,在保持耕地保有量的基础上实现增产,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长潜力。按照此前发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
众所周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化肥投入是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年对全国200多个县3282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化肥投入占总投入的39.3%、种子占12.9%、农药11.7%,农民每年用于购买化肥的资金达3200亿元人民币,而收割、耕地和灌溉的投入才占总投入的9.9%、9.5%和6.9%。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化肥大国和农药大国,2008年化肥折纯产量为5867.6万吨,农药则达到190.2万吨,均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不管是化肥还是农药,又都存在着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大宗产品依赖出口等问题,从这方面看,中国又不是一个农资强国。
虽然国内已经连续五年夺得大丰收,虽然去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10570亿斤,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保证,化肥、农药产业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面前,一方面应该认真考虑产业发展方向,生产出利用率更高、更节能环保、更能让农民接受的产品;同时,还要以普及先进施肥、用药知识为己任,真正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传授科学种田等工作中去,以全新的服务塑造全新的农资产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