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吗?
汉源承教育整理推荐
前几年举办的孔子学院大会上,来自几十个国家孔子学院的代表热情地发表传播汉语的感言,共商促进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海外交流大计。“爆炸式增长!”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一个略显夸张的手势来形容目前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
的确,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开始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几年来,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是空前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孔子学院大会开会间隙,不断有人找到国家汉办要求与中国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500年前孔子周游列国,终于没能走出今天的河南、山东地界,2500年后,孔子再次“周游”列国,走遍了五大洲。以孔子的名义,传播中华文化。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在38个国家和地区落户。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员超过3000万人,汉语教材已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据曲阜市常务副市长袁炳新介绍,首届曲阜孔子修学旅游节,旨在通过让海内外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修学文化活动,走近曲阜、走近孔子,感悟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360度播放了这么一个短片,大体上以数据反应了一个很令国人自豪的事实:海外共有近30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其它国家大学共成立了28所孔子学院,专门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论语》等;世界杯期间,德国许多球迷身上刺有“破釜沉舟”等中文字的纹身,以表达他们对世界杯的美好期待;有两支著名球队的教练在世界杯期间除了正常工作外,有空看的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老子的《道德经》;另外,在国外采访的记者随处可闻见“你好”、“再见”等中文问候…… 世界500名少林洋弟子专程来到中国少林寺参拜学习,以示诚意;世界上28所孔子学院的院长集体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接受正宗儒家思想的洗礼… …
种种现象表明,在国外正在刮着一股“中文热”风。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从经济上来说,中国人可以通过文化输出,赚到不少外汇;从政治上来说,又可以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政绩上来说,表明政府对外宣传工作做得十分的到位。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外国人现在也在认可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国人沿用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正在再次随着“孔子周游列国”。 高兴的之余,央视在街上随便采访了几个年青人,大约生于80年左右吧,也就是正在成为中国主力的一代,主持人只简单地问了一个问题,《论语》里面的一句很常见的话,结果四个人都似乎没听过,更不知道其出自哪里,更有一个年青人大胆地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我们学习英语的时间比中文的时间还要多,所以就不知道了,也很正常… …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的祖国正在慢慢地被“文化侵略”,而且这种侵略所带来的影响也慢慢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年青的一代人中,大多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日韩的浪漫爱情剧,谈论着人家是多么的浪漫感人。走在大街上,那些穿着时尚而前卫的男男女女们正在用一种不懈的眼神看着周边的一切,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哈韩一族。他们以拥有韩国的某种东西而感到自豪,而目空一切。多数人以过圣诞节为荣,而相反,中国的春节却冷淡不少,简单地说,只要是外国人的节日,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乐意去过,只要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家都只是疲于应付,似乎怕被人笑话自己老土。
如果以上只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的话,那么,我更多的感受到国人正在迷失,正在集体犯罪。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也是决定他们未来的关键,而当你去一些幼儿园时,你听到的歌声已经不再是充满童真的歌曲,取而代之的是当下正在流行的情歌…… 学校里面所学的依旧是充满应试教育特征的文章,而那些被外国人捧为至尊的国学精华,却难觅踪影,随便问一个家长,他们中多半也是一样的认识:学这个没用,不能保证考试得高分,不能保证上大学,再说也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之类的。也有家长认为学《论语》等东西是有用的,但还是担心影响正常的应试学习还放弃!
一个民族的五千多年文明思想精华正在被更多的民族学习借鉴,而这个民族自身却在一步步去将这种文明以各种理由抛弃,而自身却正活在了一个没有民族特征,没有民族文化的危险环境中,你说这是不是这个民族的悲哀呢?鲁迅先生曾留学日本,由学医而改学写作,因为他认识到我们的民族真正需要“医”的是“思想”,而不是身体。
我们的祖国经过几届政府的领导和几代人的建设,经济实力正在一步步地增强,已不再是那个“东亚病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时候,似乎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教育中将民族文化精华有力地传承,似乎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处在很落后的阶段。试想,我们的民族大众正在迷失自己的同时,而外国的文化也在不断侵入(当然好的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在此特指那些对国家民族发展不利的东西),其后果如何?我认为不亚于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所不同的是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威力却远大于实战,因为它所杀死的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真谛!
如果说外国人追捧的国学精华没有很好地在我们的民族中体现出来,终于有一天他们也不会再信这些了,政府宣传再好也还是会不攻自破吧。当孔子学院的学生学到书本上讲的国学精华说要“尊老爱幼,礼谦仁让”等等内容时,他们发现我们的民族却弃之久矣:公交车上无人给老幼让座,人人都是一种冷漠表情,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满大街找不到一个中文写作好的人,说的普通话还没外国人的标准,如此等等,那人家还会信吗?或许有一天,外国已经把中国的文明全都学好了,并且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了自己民族文化之中。而中国再开始乐意去学习时,已经是人家的专利了。那么,这笔专利费或许将成为我们民族几代人的沉重包袱。或许那天,民族的悲哀也就开始了吧。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一个华夏儿女,相信很多有识之士是不愿意看到这些的。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母亲死去,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母亲只有空壳,而没了血肉。但,对于一个正在迷失,正在集体犯罪的民族来说,他们正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母亲的死去,而他们却浑然不知,虽然他们都心地善良,讲究孝道。如果我们媒体还在为了收视率而没有原则地传播着一些低价的节目,如果我们的家长还在教孩子如何自私,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在原地维持,那么,终有一天,悔之晚矣!
真诚的呼吁,真诚的请求,希望我们的职能政府能在这方面更好地做出有利决策,希望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更多的回到国学的学习上来。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能有效地把国学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孔子学院、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永不凋零!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从经济上来说,中国人可以通过文化输出,赚到不少外汇;从政治上来说,又可以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政绩上来说,表明政府对外宣传工作做得十分的到位。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外国人现在也在认可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国人沿用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正在再次随着“孔子周游列国”。 高兴的之余,央视在街上随便采访了几个年青人,大约生于80年左右吧,也就是正在成为中国主力的一代,主持人只简单地问了一个问题,《论语》里面的一句很常见的话,结果四个人都似乎没听过,更不知道其出自哪里,更有一个年青人大胆地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我们学习英语的时间比中文的时间还要多,所以就不知道了,也很正常… …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的祖国正在慢慢地被“文化侵略”,而且这种侵略所带来的影响也慢慢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年青的一代人中,大多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日韩的浪漫爱情剧,谈论着人家是多么的浪漫感人。走在大街上,那些穿着时尚而前卫的男男女女们正在用一种不懈的眼神看着周边的一切,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哈韩一族。他们以拥有韩国的某种东西而感到自豪,而目空一切。多数人以过圣诞节为荣,而相反,中国的春节却冷淡不少,简单地说,只要是外国人的节日,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乐意去过,只要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家都只是疲于应付,似乎怕被人笑话自己老土。
如果以上只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的话,那么,我更多的感受到国人正在迷失,正在集体犯罪。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也是决定他们未来的关键,而当你去一些幼儿园时,你听到的歌声已经不再是充满童真的歌曲,取而代之的是当下正在流行的情歌…… 学校里面所学的依旧是充满应试教育特征的文章,而那些被外国人捧为至尊的国学精华,却难觅踪影,随便问一个家长,他们中多半也是一样的认识:学这个没用,不能保证考试得高分,不能保证上大学,再说也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之类的。也有家长认为学《论语》等东西是有用的,但还是担心影响正常的应试学习还放弃!
一个民族的五千多年文明思想精华正在被更多的民族学习借鉴,而这个民族自身却在一步步去将这种文明以各种理由抛弃,而自身却正活在了一个没有民族特征,没有民族文化的危险环境中,你说这是不是这个民族的悲哀呢?鲁迅先生曾留学日本,由学医而改学写作,因为他认识到我们的民族真正需要“医”的是“思想”,而不是身体。
我们的祖国经过几届政府的领导和几代人的建设,经济实力正在一步步地增强,已不再是那个“东亚病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时候,似乎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教育中将民族文化精华有力地传承,似乎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处在很落后的阶段。试想,我们的民族大众正在迷失自己的同时,而外国的文化也在不断侵入(当然好的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在此特指那些对国家民族发展不利的东西),其后果如何?我认为不亚于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所不同的是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威力却远大于实战,因为它所杀死的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真谛!
如果说外国人追捧的国学精华没有很好地在我们的民族中体现出来,终于有一天他们也不会再信这些了,政府宣传再好也还是会不攻自破吧。当孔子学院的学生学到书本上讲的国学精华说要“尊老爱幼,礼谦仁让”等等内容时,他们发现我们的民族却弃之久矣:公交车上无人给老幼让座,人人都是一种冷漠表情,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满大街找不到一个中文写作好的人,说的普通话还没外国人的标准,如此等等,那人家还会信吗?或许有一天,外国已经把中国的文明全都学好了,并且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了自己民族文化之中。而中国再开始乐意去学习时,已经是人家的专利了。那么,这笔专利费或许将成为我们民族几代人的沉重包袱。或许那天,民族的悲哀也就开始了吧。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一个华夏儿女,相信很多有识之士是不愿意看到这些的。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母亲死去,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母亲只有空壳,而没了血肉。但,对于一个正在迷失,正在集体犯罪的民族来说,他们正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母亲的死去,而他们却浑然不知,虽然他们都心地善良,讲究孝道。如果我们媒体还在为了收视率而没有原则地传播着一些低价的节目,如果我们的家长还在教孩子如何自私,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在原地维持,那么,终有一天,悔之晚矣!
真诚的呼吁,真诚的请求,希望我们的职能政府能在这方面更好地做出有利决策,希望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更多的回到国学的学习上来。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能有效地把国学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孔子学院、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