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步伐
国家 |
时间 |
措施 |
英国 |
3月5日 |
未来3个月投放750亿英镑主要购买期限为5至25年期的普通国债 |
5月7日 |
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 | |
瑞士 |
3月12日 |
计划购买私人部门债券和外汇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 |
美国 |
3月18日 |
将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的2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和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 |
日本 |
3月18日 |
将每月购买各期限国债的额度提高至1.8万亿日元。 |
欧元区 |
5月7日 |
一次性购买约600 亿欧元的资产担保债券 |
虽然世界上主要货币的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均已经进入定量宽松货币时代,但由于先天禀赋不同,世界主要经济体奉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很大差异。
一、政策操作空间不同
美国金融市场发达,量化宽松政策除了商业票据和金融票据操作,还包括直接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
从2007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至今,美联储一直鼓励银行将持有的商业票据贴现给央行。因此美国商业票据市场虽有所萎缩但其整体流动性仍保持较好状态,甚至一些金融机构还在危机过程中加大发行金融票据力度以融资。
美国抵押贷款债券所代表的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巨大,因此,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开辟了购买资产支持证券工具之路。这些资产支持证券包括“两房”债和“两房”担保债。实际上,“两房”债券可以看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公司债,而且是有抵押的公司债。
对于美联储购买国债,似乎与上述相比还有区别。因为美国都是由财政部代表政府发行国债的,其中一部分即存放于美联储由其销售,这样美联储作为财政部的代理和账簿,对于国债操作、包括销售和回购应该还属于正常的货币政策范畴。但直接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尚属40年来的首开先河。该做法实际是财政部发行债券,而央行买进债券,将“有毒资产”国有化,纯粹是左手交换给右手的游戏。美联储实际购买的国债多是在今后两年到期的,与其通过各种工具借贷出去的国债相冲销,将对银行机构产生更积极的意义。
对于欧洲央行来说,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上也是包括商业票据、金融票据、公司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等内容的,但实际操作上有很大不同,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势必有限。首先,欧元区票据和公司债市场规模较小,银行信贷在欧元区发挥着更大作用,但欧元区资产担保债券市场发达,因此欧元区央行将非常规政策率先用于资产担保债券领域;其次,欧洲央行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还隔着欧元区各国央行,其非常规货币政策绕不开各国央行的协调参与;再次,欧元区国债差别显著,而且欧洲央行缺乏一个中央财政部为其补充资金,以填补购买债券可能发生的损失。未来只有欧元区统一金融市场取得实质进展,欧洲央行国债操作的空间才会扩大。。
二、政策实施意图不同
表面上,所有使用定量宽松政策的央行针对的都是系统内的货币数量—因此叫做“定量宽松”。不过,他们的真正意图似乎是影响其它关键变量,如债券收益率,某些情况下则是汇率。
信贷市场持续紧缩及债市不振阻碍欧元区复苏则是欧洲央行购买企业债券的主因。尽管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自07年中已增长了50%,并且以政策利率向银行提供无限量贷款,然而信贷市场难以正常运行导致广义货币增速仍在下降。欧元区3月份工商企业、购房及消费贷款同比增速全线下滑,M3 增速亦连续第5个月下降至5.1%,且大幅低于美国M2同比增速9.4%的水平。再以拖累欧元区经济的关键因素东欧问题为例,众所周知,由于入不敷出,且欧元和瑞郎的利率水平低于本地货币,东欧的企业和个人曾大量借入。现如今,多数东欧国家的货币已经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其国外贷款的偿还成本。对此,他们想当然地以为相对富裕的西欧国家能给予援助。可谁曾料到,在经济持续下滑的大敌面前,曾经“挥金如土”的西欧国家也开始变得吝啬起来。在东、西欧的针锋相对中,不仅东欧国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承受更大的压力,整个欧元区银行业也开始向更萎靡的程度推进。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将有利于欧洲银行业恢复正常的放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
英国经济近期显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但仍相当脆弱。信贷市场复苏尚需时日。英格兰银行在首期资产购买即将完成之际扩大资产购买的额度,并可能根据经济走向调整该工具的额度以灵活掌握货币政策。
美联储则不同。美联储出手的“非常规”模式和“非常量”规模让市场震惊。它试图更精确地瞄准价格和信贷发放,因此采取了规模庞大、旨在增强企业流动性的商业票据计划和旨在刺激消费类贷款的Talf举措等。因此,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各国央行中扩张速度也最快。截止到09年5月7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2008年9463亿美元扩大一倍以上,达20812亿美元。
美联储目的有二:一是降低市场利率,放松信贷市场。去年底以来美国财政赤字不断飙升,意味着国债发行量要大幅增加,如果市场需求有限,国债利率就会上升。而国债利率是市场贷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国债利率上升,意味着贷款利率也会上升,这对实体经济是非常有害的。此外,房市调整对各部门资产及信贷影响更显著,去杠杆化进程的时间长度仍将取决于房市调整的进度。由于30年按揭贷款利率与抵押贷款申请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美联储必然继续放松流动性,使得30年长期按贷息率降至4.5%之下,破了1940年以来的新低纪录,以重振楼市。二是改变美国国债价格将下降的预期。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央行都持有美国国债,市场普遍预期是美国财政赤字上升后会大量发行国债,国债价格会下降,美联储买国债就是为了降低这种预期,给市场信心,使得各国愿意增持美国国债。
面对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瑞士央行走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道路。其通过干预汇市以达成目标,瑞郎贬值将提高瑞士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推动该国的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