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时候,有一位大陆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到台湾访问,有幸旁听了台湾最高法院对前第一夫人——吴淑珍的审讯(此事报道于《南方周末》)。庭审中,前总统府秘书(我已经忘记此君的尊姓大名,是一位女秘书)承认:曾经多次往总统家里搬钱,数额不定,有时候几百万,有时候上千万(我已记不清原话,但是原话已经不再重要,大家只需记住“钱”前面的那个动词——“搬”)。按照原文作者的描写,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声,吴淑珍顿时不知所措,长时间地表现出非常失态的肢体语言(文中还配有一副这位前第一夫人在法庭上失态地扣指甲的照片,形容极为憔悴)。我想虽然是阳春三月,在场的旁听者肯定会感觉到一股股的飕飕冷风从脊背处直吹上来。
虽然这些被用“搬”字来形容的金钱,是政治献金,并非是纳税人所交的公共财富。但是这些政治献金是属于政党,属于竞选团队,还是属于参与竞选的总统本人呢?显然陈水扁认为是最后者,所以他将政治献金据为己有。我无意于讨论政治献金的归属权,我所好奇的是: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政治献金?为何政治献金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剩余?台湾的很多企业家,尽管其政治态度是倾向于国民党的,但是在民进党赢得选举之后,中国人的“墙头草”的特性立马显露无疑,这些企业家又纷纷向民进党靠拢,纷纷对民进党“慷慨解囊”。为何企业家如此重视结交在位的政党,如此重视与在位政党的关系,甚至十分重视个人与政治领导人的私人关系?这显然不是民主社会的风气,这些企业家显然还没有摆脱在帝王统治时代的商人思维。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先生在就职典礼上自豪地宣称:台湾的民主改革,让台湾获得了“世界民主灯塔”的美誉。这句话的分量极重,灯塔是大海航行中的引领者,是所有轮船的眼睛,处于一个极度重要的引导地位。台湾这座“灯塔”,要照亮谁呢?其实所有的中国人都心照不宣,需要灯塔之光普照的自然是还处于黑暗中的轮船,而且是一艘载着13亿人的大船。此外,还有一艘小船。马先生也同时宣称台湾是目前为止真正实现民主制度的华人社会。华人社会的第二个民主政体在哪里呢?我想香港完全可以,也应该在2017年实现直选,但是中国大陆的民主模式还处于黑暗探索之中。
可是,如今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引导人们走出黑暗的灯塔却坏了,人们顿时失去了方向,该怎么办?台湾的政治家并没有比以前的华人政客更加高尚,台湾的公共权利行使人并没有改变贪婪和腐败的形象,台湾的企业家并没有摆脱“红顶商人”的思维。这一切似乎意味着民主失败了,似乎意味着灯塔之光覆灭了。
我想很多大陆政客又会开始进行所谓的“反思”,老调重弹式地将民主和华人社会对立起来。我无意于在此问题上争辩,民主模式是否符合华人社会,华人社会的族群特征和独特的行为方式是否真的和民主制度格格不入,这些问题已经、正在而且还将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先抛开这些问题不谈,我想大家所承认的一个唯一观点就是民主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为成功的治理社会,减少腐败的政治模式。那么现在的问题无非存在两种发展可能。其一,华人社会的民主模式还不够彻底,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或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华人社会才能真正融合民主制度的精神;其二,民主模式确实存在不适合华人社会的特性,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改进和更新。第一种观点所得出的结论就是需要更加彻底地贯彻民主,更加彻底地改革政治制度。而持第二种观点的政客自然就要在民主的道路上成为民主的修正主义者,当然,这些人有可能会成为某种更适合华人社会的制度的创新者。
迄今为止,我的观点还是倾向于前者,尽管我暂无充分的理论来进行论证。华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民主的产生没有天然的土壤,土壤的缺失就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因而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一个更加长期的深入人心的过程。
灯塔坏了,并不是灯塔不适用,而是我们需要修造更加牢固,更加高大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