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到28岁,财富积累的基础“黄金十年”。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个人的成功理财之路。2009年,26岁的王小伟喜事临门,婚期将近,他会如何做好婚礼这本账呢?
牛年伊始,很多人为传说中的经济危机、就业紧张而忧心忡忡,王小伟却是双喜临门,心情好得不得了:一是他升职了,薪水自然也有增加;二是他要结婚了,迎娶相恋多年的女友林琳。这不,作为理财达人的他决定一手操办,办个实惠又浪漫的婚礼,在实战中展现自己的理财实力!
26岁的“准结婚”状态
结婚,无论对于相恋了多久的人来说,都是神圣而浪漫的。经过七年的恋爱长跑,王小伟和林琳终于修成正果。于是,两位视省钱为理财的重要手段的“专家级”人物,决定破例用一次奢侈的晚餐来纪念这个时刻。
周五晚上,结束了一周的工作,王小伟和林琳挑选了一家极具浪漫情调的西餐厅共进晚餐。当王小伟变魔术般从桌下捧出那束火红的玫瑰时,林琳那些本来准备好讽刺他“滥俗情节”的词儿却全都忘光了,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微笑着点头,好像初次相识时那般羞涩不语。
如果你以为这两个人会用一些更加肉麻的情话为这次求婚晚宴增光添彩,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这可是两个在理财沙场上久经磨砺的人在谈婚论嫁,于是,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结婚账目上。
账目一:结婚预备金
多年来,王小伟和林琳的存款以及公共基金加起来共有11万元,虽然算不上大数目,但是对于26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理财成果了。这是他们的第一笔结婚预备金。
对于中国人来说,儿女结婚,父母的赠予自然是少不了的。于是,王小伟的父母慷慨“捐赠”了8万元,而林琳家则大力支持5万元,作为他们的婚礼基金。双方父母本想帮忙筹备一下,但是王小伟一口咬定要自己理财管账,于是,父母乐得清闲,只出钱不出力。
如此一来,王小伟和林琳的结婚预备金共计24万元。只看这两个理财达人怎么花销了。
账目二:购房支出
两个人越计划越兴奋,在别人看来结婚是件繁琐的事情,但是,王小伟和林琳却整得有鼻子有眼,账目清清楚楚,这都要归功于他们多年的理财经验。
在王小伟的计划中,预备金花销最大的一笔就是购置新房,于是,他们最早规划出了这笔花销的数目:按揭买房,首付控制在15万元,月供控制在2000元左右,这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于是,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到周末他们就奔向各个楼盘。“不买不知道,一买吓一跳。从前只听别人哭喊着房价太贵,也偶尔留意过,但都没有深入研究。现在自己要买房,才发现里面学问大着呢!区域、户型、开发商、物业价格……尽管年初房价已经趋于下降,但我们手头的15万预算还是显得微不足道。在对郊区周边的楼盘进行了初步了解后,我们决定落脚在北京通州一带,因为那里有已经成型的交通网络,并且房子均价在8000元上下,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经过两个月的权衡比较,最终他们以每方平米83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一居室,作为他们的新房。
账目三:婚礼支出
在做婚礼预算时,王小伟和林琳发生了分歧,原因很简单:王小伟认为一切从简,省钱省力,甚至拿出了网上牛人的“一元钱婚礼”作为佐证,试图说服林琳。但是作为女孩子,梦幻般的婚礼是从小就根植在心中的童话,林琳自然希望自己能像公主般出嫁,而这免不了一番大花销。
就在争执不下之时,王小伟拿出了杀手锏——旅行!他知道林琳一直是个疯狂的“驴友”,这些年的不少账目都是从旅游这个出口流出去的,但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林琳的“驴迹”目前还局限在中华大地上。于是,王小伟答应林琳只要不办奢华婚宴,他就带她出国旅行结婚。林琳大喜,自然也就不在乎旅行的花销必须控制在2万元以内这个限制了。
至于剩下的7万元,他们是这样分配的:新房装修以及家具购置拟定5万元,余下2万元作为固定存款,开始新一轮的理财大计。
结婚理财的三大心理误区
攀比心理
2008年可以说是明星大婚年,什么“世纪大婚”、“豪华婚礼”、“跨国婚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恨不能直接标出真金白银的数目,彰显自己的婚礼有多重要。这种风气让普通人的婚礼也开始攀比。
攀比源于证明自我的需要:我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我要通过豪华婚礼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在其他方面来证实自己的力量、存在感,那么,婚礼中的攀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补偿心理
归零心理
婚礼省钱妙招
不是每对新人都会像王小伟和林琳那样选择旅行结婚。婚礼,往往是继买房之后的第二大结婚花销。那么,有什么小妙招让你的婚礼省钱又不被嘲笑呢?
妙招一:电子请柬 省时又省财
妙招二:喜糖、蛋糕合二为一
妙招三:DIY礼品钱少情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