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20伦敦峰会时代的五个未解之谜(工作报告,有删节)


原本被不少人看作“超级政治秀”的伦敦峰会,却取得了不少实质性成果。G20伦敦金融峰会甫一落幕,全球股市立即应声而起,国际油价暴涨9%!正如《环球时报》头版头条的大字标题“G20峰会成果出人意料”,是峰会带来的“意外的惊喜”,刺激了股市、油市的劲升。

G20伦敦峰会涵盖了美国及亲美派、法德等欧洲中心派、新兴经济体三方的利益诉求,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它是否成为“各国走到一起共同扭转全球衰退”的里程碑,尚待时间评判。峰会提出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救市理念,要想转变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还有不小的挑战。

首先,尽管20国伦敦峰会对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达成共识,但美国自身如何继续凭借美元的主导地位筹集巨资为经济输血,仍是令其头疼的世界问题。经济衰退使各国吸收美元流动性的能力在衰减。IMF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末,IMF统计到的全球外汇储备金额为6.71万亿美元,比去年三季度末减少1800亿美元。其中,4.21万亿美元可按币种归类,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1467亿美元,而美元计价资产余额下降1099亿美元。IMF将储备资产构成数据分为两部分,即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去年四季度,发达经济体外汇储备中美元计价资产余额和占全部储备资产比例均延续上升态势,但是,新兴经济体美元储备资产余额较去年三季度下降1454亿美元,为美元计价储备资产下降的最主要推动者。新兴经济体“借钱”给美国的意愿仍会继续下降。

其次,峰会关于金融监管体系上达成了“共同的原则”,但如何以这个原则指导各类监管机构的行动,仍是难题。一方面,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还要加强协调,进一步制定和执行标准,保证规则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对于正在希望通过引进人才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的没有差异化的高标准监管反而会增加落后国家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并可能削弱他们恢复经济的能力,不利于它们改变对外依存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三,尽管新兴市场国家在发达国家充满危机矛盾期间找到了发言地位,但其日子一点不好过,发挥自身在国际组织与国际经济中的主导权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矛盾永远不会发展到让发达国家主动向发展中国家让渡出主导世界经济组织和世界经济事务的地步,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历经数次金融危机,但从未向发展中国家做出过让渡世界经济主导权的让步。 此外,新兴国家的日子一点不好过。据亚行3 月13 日的报告,亚洲(除日本)国家受到了超出比例的打击。2008 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资产缩水在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损失高达9.625 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9%。

第四,IMF此次增资计划的细节还没有披露,具体变革还不明朗。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主张增资IMF一定程度上都有“私心”。对于欧盟来说,很大程度是为了通过IMF援助陷入困境的东欧。而对美国来说,一贯都将IMF视为自己的工具,监督其它国家是否实施规模足够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仅就布朗披露的G20领导人共识而言,此次IMF将获得总额5000亿美元注资,其中欧盟、日本各贡献其中20%,即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400亿美元在增量资金中占比为8%,并无优势可言。从存量上看,中国在IMF中拥有80.9亿特别提款权(SDR) (占IMF现有全部SDR的3.66%),按照IMF最近的折换率计算约合121亿美元,按照最乐观的假设——将中国的注资全部转为和IMF表决权挂钩的SDR,中国的份额也只有10%左右。即使中国的表决权有所增加,能够参与IMF未来游戏规则的制定,美欧依然可以携手在IMF的所有重要事务上为所欲为。

最后,贸易保护主义从来‘言行不一’。伦敦峰会虽明确承诺反对保护主义,但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公布的报告却显示,近来各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却呈增多之势。去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一次金融峰会,也做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庄严承诺,即不设置任何新的投资或贸易壁垒,不采取任何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实行任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出口刺激措施,等等。但是就在那次峰会之后不久,一些发达国家就带头自食其言,推出了保护主义色彩浓重的贸易壁垒政策。如何以实际措施避免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是伦敦峰会后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