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就是高膨胀国家


         去年以来,美国面对经济危机,实行量化货币政策。什么是“量化宽松”,说白了就是“开机印钞票”,虽然它不一定要加印实物钞票,其作用可以为货币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即为本土的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促使互相拆借,令借贷成本(即同业拆息)维持在极低水平,最终希望能够惠及所有借款人,支持整体经济运作。短期而言,“量化宽松”及其他刺激经济的公共政策都有助经济复苏。但从实际操作上看,美联储将购买3000亿美国的国债,并额外购买8500亿美元的按揭债,这就不能不怀疑美国能过印钞来满足自己的支付需要了!

       由此一个基本判断是,“量化宽松”虽然有助于经济复苏,但也将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而给中国带来输入通胀和国内流动性过剩,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历史上看美国就是一个喜好高膨胀的国家。

       美元在全球的独特地位,使得美国人不介意通胀,认为那“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事实上,1913年美联储成立,美国的通货膨胀就一直是触目惊心(假定有这么一个人恰好出生在1913年,与美联储同岁

   

 

时间

 

年龄

1913年的1000美元相当于特定年度的美元

美元实际购买力变化(%

1913

1

1000.00

100.00

1914

2

1013.00

98.70

1923

10

1725.13

57.91

1933

20

1308.60

76.41

1943

30

1751.26

57.10

1953

40

2708.26

37.00

1963

50

3098.65

32.27

1973

60

4492.41

22.25

1983

70

10077.57

9.92

1993

80

14616.36

6.84

2003

90

18612.98

5.37

2013

100

23628.00

(预计)4.00

 

可是另一方面是,美国的经济就是在这样高膨胀中,实行高增长,就像上个世纪整个20年代那样。上个世纪中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由通胀变为通缩,结果GDP下跌超过25%,直到二战后美国经济又一次伴随着通缩而发展。尽管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通货膨胀,美国经济面临滞胀,但通过物价控制,通胀并没有动摇美国经济。

在分析美国通胀时,别忘记了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贪婪和带血的属性,是美国通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制造通胀的动因。由Addison Wiggin和Kate Incontrera合著的《I.O.U.S.A》和比尔·邦纳与安迪森·威金合著的《债务帝国》有非常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得美国制造通胀的代价可由全世界分担,也将是美国通过金融,实现对全世界的经济剥削。2006年,美国不再公布货币发行量M3了,这样就掩盖了美元新增货币中有相当数量了流向了全世界,减轻了美国CPI的上行压力,而间接增加了其他国家的通胀的压力。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全球经济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的任何决策都会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制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必将对全球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