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革命者徐锡麟有感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人。
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曾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师并副监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新书,宣传排满革命。创办热诚学堂,自任体操教员。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后捐道员官衔,去安徽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浙皖起义。1907年5月26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满族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
他的心被恩铭的卫兵剖出先祭恩铭后做了下酒的菜,剖挖心脏前还被砸烂睾丸。
隐约觉得,现在的中国又到了文化上严重青黄不接的年代,一个政党以维护自身统治权的合法性为首要目的,利用对媒体、舆论,尤其是教育的严格控制,妄图从老旧而僵化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挖掘出新的宝藏来延续政党的权力生命,却迟迟不见成效。
一百年前被否定的儒家文化重新被当做正统和经典来推广宣传,其实儒家文化本身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今的中国依然还没有从价值观上找到先进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究竟是前赴后继完成“五四”运动没有完成的文化使命,还是要坐以待毙企盼一个缺乏先进主导价值观的国家会自行过渡到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呢?
中国的知识分子真的该首先行动起来了,也许现在表面的死寂之下正是一波波呐喊与挣扎,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强有力的声音和更强有力的表达!
二十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二十年后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中国历史上好像没有一次成功的用笔杆子和金嗓子所获取的成功变革吧,难道非得等到一批批有志而有为的青年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才能换来中国巨大历史车轮的滚动吗?
理想的模式还是执政党内部的改革派能够把握好机遇和形势,制定出具有充分可操作性的方案来,同时把政治风险降低到执政党可以承受的水平。
如果非要等到“青年暗杀官僚”的那一天,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华民族的复兴更是遥遥无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