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风生水起
● 王民官
日前,在青岛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我市把服务业列为今年经济发展的重点,全年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高达1670亿元。
为了更好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我市确定了服务业“9+1”发展方向,“9”就是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房地产、中介服务和会展九个产业;“1”就是总部经济,以此调整优化内部结构,促进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从全球总部看,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家总部设在东京,使得东京成为拥有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有26家企业总部设在巴黎,列第二;有22家企业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并列第三。从区域总部看,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定居新加坡,成就了世人瞩目的新加坡经济。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2008年10月2日宣布,目前共有3890家境外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极大地提高了香港有限资源的产出效率。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总部经济”带。除了老牌的香港和崛起的上海“总部经济”,北京的影响不容低估。就北京而言,总部企业数量、研发能力和开放程度都排名第一,位于全国之首。但是,其商务设施上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基础条件排名第三,低于上海和广州。二OO八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名列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四。排在第五到第十的城市分别是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青岛和武汉。
北京目前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包括ABB、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雀巢等;有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153家,居全国首位;外资研发中心239家。国内企业集团总部等国内总部资源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力量。北京有中央大型企业集团160家,其中金融方面41家。北京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海淀园、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特色总部聚集区,总部经济发展的集群布局特征明显,而这也正是拉动京城商业地产持续升温的重要动力。
多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总部扎根上海。截至2008年9月底,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8家、投资性公司159家、外资研发中心215家,上海已成为中国内地吸引外资总部经济项目最多的城市。国际金融机构总部云集的金茂大厦被誉为“站着的金融街”,南京西路“金三角”恒隆、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3座商务楼日入斗金,虹桥临空商务区里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纳个人所得税达7000万元……越来越多的总部聚集,使上海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总部经济载体。除了跨国公司设立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中心外,国内民营企业集团也纷纷将其总部迁至上海;上海目前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上海总部经济的空间集聚态势凸现,催生了一批总部经济相对集聚的楼宇或园区,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陆家嘴、南京路、淮海路、虹桥临空园区形成的贯穿上海东西的总部经济带。
重庆解放碑业已成为西部地区企业总部聚集之地。解放碑CBD区域内已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户,渝中区118户总部企业,有59户位于解放碑CBD,占比50%,其中金融保险类总部企业占52.5%,经营性总部企业占45.5%,中介机构占2%。德国西门子、法国家乐福、法国达能集团、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美国通用电气等,现在入驻解放碑CBD的大陆以外世界500强企业已达50家,占全市的60%。
南京鼓楼区,面积仅为26.62平方公里,占南京市的1/248。辖区内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江苏省首脑机关,有20所大学和65家研究所,有43名两院院士,占南京79名两院院士的54%。鼓楼区69万人中有1/3受过高等教育。鼓楼区非常符合面积很小、资源丰富,该区选择大力发展商业连锁总部、科技研发总部、先进制造业总部等高端环节,不求所在,但求所得。2007年该区实现GDP276亿,财政收入45.3亿,分别占南京市的1/12和1/14。每平方公里产生的GDP10.4亿、财政收入1.7亿,在全国同类城区中位居前列。2008年1到9月份,该区实现财政收入45.3亿,增幅31.8%,总量、增量、增幅在南京六城区中位居第一。总部经济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的时候,该区总部企业的税收贡献占区财政收入的34%,2007年占到43%,2008年上半年占到47%。其中100家的纳税大户也是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数量上占全区纳税户的1%,2007年税收比例占到全区税收总收入的71%。
近几年来,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 尤其是借助山东半岛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我市的市南、市北、崂山、黄岛等总部经济聚集区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市经合办统计,到2008年12月底,我市共有各类总部型企业665家,其中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147家。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上,市南区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区”,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2008年,市南区服务业发展成绩喜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区域经济总量的87%以上,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0%。区域内共拥有各类总部型企业122家,占全市的50%。市南区大力提升总部经济能级,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5家在市南区设立公司或办事机构,区域内共拥有各类总部型企业122家,占全市的50%。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17家外资金融机构,马士基集团、美国总统轮船等国际物流巨头,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世界五大房地产咨询顾问管理机构中的仲量联行、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世界顶级酒店品牌中的洲际酒店和四季酒店全部落户在市南区。市南区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航运服务中心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服务、软件及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度假旅游、教育培训、高档会展八大产业。截至目前,市南区已聚集了71家分行级以上金融机构,香港中路金融街及周边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代表的10余座金融专业商务楼宇。
在我市正式颁发的《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出台了多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其中,凡是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内给予100%补贴,后三年给予50%补贴。对于引进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且所在企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个人年缴纳所得税额的地方留成部分按100%给予为期3年的补贴。今后,对于新引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条件的中央直属企业、全国500强和民营50强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经认定后将享受税收、土地、住房、融资等优惠政策。
作为青岛来讲,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良好,完全符合国家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要求,尤其青岛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如何紧紧抓住当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服务业,尤其是总部经济培育成为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努力推进我市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促进总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今后需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应对,在发展总部经济中择路突破,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