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将在对新疆自治区工业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发展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增长点培育)、战略重点(主导产业培育、企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以及产业发展路径,力求能够对推动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出切实的贡献。 一、理论意义 工业化进程本身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二十世纪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以后都陷入停顿。以拉美以及中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为例,它们曾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但是在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以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变化,导致外资撤离,本土投资下降,工业化进程陷入停顿,纷纷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落后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进程是当今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保证它们工业化进程顺利完成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避免工业化进程过程中的“停顿”瓶颈?这些是经济学界不断在探求的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探索在新疆这么一个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走快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和具体路径,将会对工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范例。 二、现实意义 从新疆自治区的实践来看,“十一五”期间,新疆工业化进展顺利。但是我们还注意到,新疆还存在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化对于就业拉动作用不够明显、发展速度与沿海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等消极因素,自治区工业化程度与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相比远远落后。 工业化一直是新疆经济生活中一项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勾勒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蓝图,探讨出新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战略保证措施、实现路径。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就能够避免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大起大伏,同时还能够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保证能够保证新疆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则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加有效的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避免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 |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框架体系: 一、工业化现状评述 分别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主导产业构成、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水平等方面来对新疆自治区的工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新疆工业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比如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技术进步率等),进行SWOT分析,指出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便规划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工业竞争力评述 分别从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主导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自治区主导产业竞争力进行全方位评价,结合自治区的人力资源以及其它资源因素提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作为下一步的培育重点。 在这一部分,将对自治区各个地区的工业竞争力进行分别的评价,指出各自的优势产业所在。还将对自治区的几大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分别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下进行分析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进步率、就业吸附能力、资本产出效率、产业成长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对GDP的贡献等等),指出其优势和不足。 三、“十二五”时期新疆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目标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主导产业构成、产值、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率、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吸纳就业人口、环保节能以及投资效率的提高等方面设定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治区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结合新疆现实情况,我们基本思路是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能源(煤炭以及石油)和精细化工产业(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精炼产品)等重工业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简单的原材料和燃料输出;以技术进步为导向,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充分利用本区棉花等轻工业原料丰富的特点,面向中东、西亚、东南亚以及俄罗斯市场,做大做强纺织业以及其他轻工业。 从发展速度上来讲,新疆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下一个阶段将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第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工业化进程。 资金匮乏是制约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新疆首先应当千方百计扩大区域内投资力度,初步提出的方向主要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区域内大企业和银行的战略合作,推动更多银企战略伙伴建设;加速引进东部沿海地区过剩产业资本;引进跨国资本在新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推动区域内优质企业在国内外各级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发展多种金融工具等等,。 第二,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区域集中,以集群化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竞争力提高。 集群化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将在对全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突出各地区现有优势,规划在自治权范围内建立几大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并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和总量扩张。一方面要巩固现有的上规模的七大产业集群(即乌鲁木齐有色金属产业化基地、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风电产业集群、克拉玛依石油天然气以及下游新材料产业集群、乌鲁木齐米东区石油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基地、新疆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新疆绿色牛羊肉产业创新集群和新疆沙生植物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例如纺织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等。 第三,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通过并购重组促进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 大型企业是区域工业化的龙头,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针对不同的行业的资本集中程度和行业特性,分别提出企业做大做强的具体策略(比如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兼并重组等等)。具体的做法主要包括有:鼓励区域内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本集中,扩大自治区龙头企业的资本实力;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精尖产品;促进企业加强规划,强化企业管理,科学决策,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等。 第四,建立健全新疆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技术对于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结合自治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状况,我们初步提出以下几个重点: 1、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在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指导和提高上下功夫,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动态管理,重视质量提高和产出水平,突出技术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构建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的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力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各类专业中介机构,引导其发挥信息沟通、技术评估、法律咨询、组织协调、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作用,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沟通、人才培训、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和推动对本行业内的产学研结合。 3、千方百计筹措技术创新资金。探讨在新疆范围内加大财政资金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贷款进行贴息贷款支持;从税收角度作相应的处理,考虑增加技术创新部分投资可以冲抵部分税款等等。 第五,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如能源、化工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 在全面考虑新疆产业结构演变背景、转换内容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及“十二五”时期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战略取向。根据自治区“十一五”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现状,参照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确定自治区“十二五”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实际,我们还将给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第六,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于对自治区节能减排现状的基本认识,初步设想包括:转变增长模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业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工作。 |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