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改变因子拟定人生策略


摩根阿里宏回流教育学堂王仲华推荐:在推动改变时,我们常使用劝说或威吓的方式,不过往往效果有限。其实,若能配合社会与机构的力量,从个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组织理论三方一起下手,推动不仅会更顺利,也能持之以恒。这两方相互搭配,可以排列出一个影响力矩阵,包含6种改变因子,任何人想推动改变,不管是改变别人或改变自己,只要能针对这6因子妥善拟定策略,就能大大提升改变的成功率。

1. 个人动机:让令人厌恶的变令人愉悦

虽然必须采取的行为并不让人很愉快,但还是得接受并执行,关键在「内在的满足」,善用人的自尊心与竞争力,连结对方未来想要成为的人物或形象,往往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减低面对改变的抗拒,并让行为可以持续。

2. 个人能力:超越你的极限

改变意味着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轻松过关,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将工作分成清楚、明确、可重复的各个部分,针对每一项设立明确的目标,然后透过深入研究和刻意练习,让自己精通这些技巧。

3. 社会动机:利用同侪压力

凡是人都想被接纳、尊重与认可,所以「意见领袖」是推动大规模改革的重要关键。当被要求的行为很难达成、不受欢迎,甚或引发质疑时,若能得到「对的人」的支持,往往可以发挥同侪与社会压力,让改变得以被遵守。

4. 社会能力:发现群众的力量

「合作的力量」是让改变持续的关键,所以不要忽视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推动改革时,如果能取得社会资源、上司的协助、外界的辅助或参与,往往会增加改变的压力与动力。

5. 机构动机:规画奖励与要求责任感

「奖励或处罚」是一种必须小心使用的外在激励,关键在于妥善连结奖惩与关键行为。奖励不必担心奖品太小,但务必要明确与实时,有好表现时,就公开给予;而惩罚则必须在一棒打下去前,清楚告知对方受罚的原因,让对方心生警惕。

6. 机构能力:改变环境

我们常认为改变人比改变环境可行,但别忘了,环境的改变往往是刺激人改变的第一动力,所以,不妨审视哪些环境因子的改变,将有助于行为的改变,并将之纳入改变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