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化的内部矛盾01
教育学科在20世纪不断分化,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是相对于传统教育学而言的。实际上,导致教育学科分化和发展的根本矛盾,原有教育学体系中已经包含,只不过这些矛盾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发展和突破,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解决的出路之一,就是通过学科分化,达到某种可以理解的平衡。因此,内部矛盾的凸现和解决,便构成了促进教育学科发展、教育理论繁荣的动力之一。
在教育学理论尚未达成一致并处于成熟状态的时候,区分教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谁能说清楚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属于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只有当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那种包容一体的理论框架已不能满足要求,不能适应教育实践的时候,二者分化才成为现实。例如,面对着今天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要,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盛行的靠一本教育学教材向学生传播教育理论的做法,已不能满足未来教师的需要,并导致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讲理论,深入不下去,课时限量,学生不感兴趣;讲操作应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体会不深,甚至轻视教育学。这严重损害了教育学理论的学术形象。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学的分化的确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需要各自发展有关。正因为传统教育学体系的知识容量和学术形态不可能包容现代教育学这两方面的内容,故从20世纪初开始,一批教育学者试图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作相对区分。以教育哲学为基本学科,有关教育的基础研究分化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史学;以教学论为基本学科,有关教育的应用研究分化为教学论(含课程论、学习论)、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统计学(含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工艺学、教育信息学)等。这样,教育学科就因各自的研究范围不同,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甚至认识教育现象的角度、方法不同,共同构成对教育现象的完整认识。当然,这些分化出来的学科,其本身可能又包含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体内容,但这是学科内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教育学科整体而言,某门学科属于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性质是清楚的。可以说,20世纪以来的所有教育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几乎都是对这两种研究方式的一种选择,后来才构成独具特色的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