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机遇


再谈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机遇

田忠国

什么是机遇?危机即机遇。有人可能说,大火临门了,哪来的机遇?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哲学角度、多个层面思考,亦即,从时间维度上说,时间长短;从损失维度上说,时间越长,损失越大;从危机哲学的维度上说,机遇是从危险中来的,没有危险,也就没有机遇;从未来学的维度上说,未来是现在价值逻辑的延伸,改变未来的途径就是重新选择价值,管理好价值逻辑。而这,也是通过宏观历史的杠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说起宏观历史的杠杆解,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一是什么是宏观历史?把人类全部历史和未来纳入视野的观察与思考的方法,我称之为宏观历史。搞清楚了宏观历史的概念,我们再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杠杆解?以某个最佳支撑点,撬动整个历史,并以此为支点,改变未来的解决方案,我称之为宏观历史的杠杆解。

但问题是,什么才是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我国最佳杠杆解呢?

一,建章立制,规范动态均衡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一说到这个话题,人们大概马上想到的是规范经济运行的制度,但其实,决定经济运行机制的,并非是经济制度本身,因为,经济制度是可以改变的。我在此所说的建章立制,是指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源于一个国家的立国思想,比如,我国的立国思想是人民民主。什么是人民民主呢?用张宏良先生的话说,人民民主就是大众政治。大众政治是什么呢?大众政治就是人民群众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拥有至高无尚的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这是确保经济机制运行的关键,离开此而谈民生,就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我赞同俞可平先生在“以发展民生去替代民主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一文中的观点。因为,民主解决的是发展民生的长效机制,如果没有民主做保障,民生问题就失去了制度保障。

或许有人说,任何制度都是人制定的,所以,人也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是,从世界上各国的情况看,比如说美国,确保其根本政治制度不能改变的是美国民众拥有有枪的权利。在我国,人民群众虽然没有拥有枪的权利,但却拥有造反权。有人可能说,我国人民拥有造反权并不好,因为,文革十年历史证明,造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良效果。但是,世界历史和我国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造反权,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就缺少制度性保障。而一个缺少制度性保障的根本制度,就会陷入朝令夕改的泥淖。

近日,读到一位主管宣传的先生的言论,说我国宣传要和国际接轨。和国际接轨有错吗?我认为没错,但按照那位先生的说法,消除我国的主体意识形态,融入西方的意识形态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个国家独立存在的基础是意识形态,如果清除了我国的主体意识形态,国家存在的基础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消亡。所以我认为,宣传和国际接轨,并非是取消我国主体意识形态,而是创造平等的对话渠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有好东西,我就学习,不好的东西,我就反对。至于谁说的对,世界人民自有自己的选择。

所以,国际接轨永远不是争取当孙子,而是如何争取当主人。

希望官员学者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概念,不要把当孙子作为我国的追求目标。当然,如果你一个人乐意当孙子当就是了,我不反对,因为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你不要把不愿意当孙子的全国人民拉去当孙子。你拉全国人民当孙子,我坚决反对。因为,中国人民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上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和独立于他人,和他人平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二,提振内需,从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上着手。提振内需一直是中央的努力方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央每一次出台提振内的政策,有些部门马上就出台解构中央决策的规定。这一现象说明,提振内需虽然是中央的正确选择,但也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持,扼阻部门解构中央决策的行为。

中央提振内需的目标明确:“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平等分享。”也就是着力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因为,中央清楚,人类历史每一次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一是天灾人祸,二是民众消费能力的丧失。而解决的途径也就是消除天灾人祸或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别无它途。如果我们全力支持生产,仍然忽视培育消费能力,在投资、出口退税、支持生产、降低收入标准等多层压力的挤压下,暂时的经济回升必将导致新危机的产生,而且最大的可能是崩溃性危机的发生。所以,我一直认为,保生产增长之八,不如保提升消费能力之四。

我个人认为,如果我国采取的是保提升消费能力,经济危机对我国来说就是一次调整我国发展战略,培育我国发展能力的重大机遇,如果保增长之八,就是放弃机遇,弱化我国发展能力的举措。

如果站在全球视野上看,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民众的消费能力问题。在此基础上,比如说出口产品,也是为了提高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不是为了削弱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当然,出口产品,如果是为了提高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就是对国家生存空间的拓展,如果相反,则是对国家生存空间的压缩。

写到此处,我不由再次想起我国刚刚成立的最高级别的智库,想不到刚刚成立就向全球宣布邀请世界上各国的智囊人员齐聚北京,讨论我国的发展问题。这分明是把发展决策权交给外国的人行为,但想不到还会有人为之喝彩。再想想美国智囊为我国开的药方:出口退税,提升商口出口率。我国乐颠颠的照办了。但问题是,这个药方是为了药死病人还是为了救治病人呢?我以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为,导致我国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大多数民众失去消费能力,而不是其它。以继续削弱我国民众消费能力为代价,补助外国消费者,实则是救它国之危,弃自己之机,加重自己之危的不智之举。这也是我不谈经济的根本原因。

试想,我国智囊如此低智(打击不同意见什么手段都用得上,这又显得“高智”),一芥草民怎么和其共谋国家发展大计呢?

三,守住主权经济,才可能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因为,主权经济是拓展我国生存空间的基础,而生存空间的拓展,不过是主权经济的外延。张宏良先生有一篇重要文章,叫“银监会宣布不再强制国有企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先生的文章地址,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904/78118.html),或许,这是我国十几年来首次采取的护守主权经济的措施。我国为什么要守住主权经济呢?因为,我国的主权经济,就是全国人民的养命之源。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养命之源都拱手让给人家了,人家只要关关笼头,一个国家就完蛋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我国有的专家学者,却不把关笼头的权力交给别国誓不罢休。而意识形态的权力呢,也有人主张交给别人了。殊不知,如果说主权经济是我国人民的养命之源的话,而意识形态则是我国人民涵养精神之源。对于这个问题,高层一定要牢牢掌握住方向,避免郭京毅似的,意识形态里的官员乱来。其实,对于意识形态里官员是不是郭京毅似的官员,从他们的言论里一分析就分析出来了,不是多复杂的。

结语

本文一开头我就说过,机从危来,没有危,也就没有机。但是,机遇问题也有个怎么看的问题。比如,美国智囊说我国采取出口退税的措施,就是危机中的机遇,但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我认为我国的机遇在于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而美智囊所谓的机遇,恰恰是削弱我国人民消费能力的措施,不仅不是我国的机遇,而是加重我国之危,根本没机可言。当然,对于问题的判断,是个价值判断体系的问题,也就是价值观的问题。由此可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就是从源头上维护我国主权利益。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智慧眼睛。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就是这个国家智慧的眼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智慧的眼睛,也即价值判断体系,这个国家就十分危险了。

200949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