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庭出生的大学生看2009“两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09年的“两会”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动荡的、极不寻常的2008年,让我们共同在2009年的“两会”上抱头回顾;充满坎坷的、充满期待的2009年,让我们共同在“两会”上翘首展望。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的医疗改革、百姓民生、教育发展、农业农村、企业发展、食品安全、经济调整、政府建设、国防建设、台海问题等都在逐渐的发展、在不断的前进、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动态变化、向好的方面发展着,但是很多方面都还很不完善和成熟,存在着很多亟需改进的,在2008年表现的尤为突出。
关注温家宝总理的200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是作为一个在校研究生所必需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工作报告中可以解读到很多相关信息,比如高等教育改革、高校的教改、学改、高校的建设、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在校生活等切身相关的政策。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解读该报告。作为一个大学研究生,特别是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从温总理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以下几点的信息。
第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教育改革和制定长期规划。这是绝对的正确,这是国家领导人的全局观和大局观的全面体现。无论是从理论上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还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崛起的实践中,教育发展得越好的国,就越富裕、越强大。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湖北等省市可以看出,发展教育才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科技是生产力,知识、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源泉。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听起来似乎很完美,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里的公平是针对农村家庭的中小学生,那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怎么办?首先,大学教育费用其高、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中小学教育费用不算高,农村家庭的大学生会因为这个受高等教育学费太高而得不到公平,其次,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都压得很低,九年义务教育对很多农村家庭现在不是问题,对高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问题。为什么高校的费用这么高,这给很多优秀的人才继续深造设置了障碍,本来很我可以去追求更高的学术或者理想的人会因此而受挫,教育对这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或者是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来说是绝对的不公平。很多人会提到助学贷款,贷款的钱也是这些借款的学生自己还的,以后学生的负担多重,没有工作之前就欠了很多债,还是教育的成本太高了。
第三,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进高水平的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专业学校调整和课程设置都是很切合实际,提得非常到位。
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或许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制定的。或许是因为扩招10以来的中国大学生太多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让政府改变这种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这是政府的针对现在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捉襟见肘的治理行为。没有分析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就业,真的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不均衡或者是经济危机所造成?为什么大学生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首先,因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错了,很多人认为到了大学了,肯定自己很行,而且现在的大学里到底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能从大学里面学期到什么知识。造成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白白浪费了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不学无术。其次,大学生的成本太高了,读了个大学花了5、6万,结果出来去做800元一个月的工作,帮别人打工,不仅让父母亲丢脸,大学生自己也不愿意干,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学生上来,真的有没有涉身处地的为这些大学生考虑。
这么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为什么不解决发目前的大学生收费问题,为什么不管好高校教育问题。我相信,对大学生进行减免费用,使受教育的成本低了,我相信那种低不就的现象会不断的减少,大学生也可以去做技术活,谁定位把技术的活就一定要规定给受职业教育的人去做。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
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老师待遇,对农村老师进行培训确实很有必要,农村的教育资源是很有限的,现在的人不像毛泽东时代的奉献精神社会,而是物欲主义占主流。很多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差,教育资源少,没有人愿意去教书,教育出来的学生拼音、普通话、很多方面与城市里的孩子都有差距,所以做这方面的改革很有必要。
但是,中小学的老师待遇提高,大学里的老师待遇怎么办?很多在大学里的老师的工资待遇和乡村里的中小学老师待遇一样,或者少点,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现在的大学老师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在其它人面前提工资,很多人会认为我为大学生教育付出那么多,竟然和乡村中小学的老师工资一样,会产生大学老师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我们要明白,城市里高等教育的老师的成本要高,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高校老师比中小学老师工资高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不能让高校里的老师的那种优越感丢了,中国的很多高等教育的老师都是有问题的,质量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再这样的话,那样会出大问题的。
第五,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前面的改革都是合理,有必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孩子读书太轻松了,给他们的私人空间和自由太大了是我们所要的吗?孩子多读点,多学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基础,没有理论支持何谈创造,在大学里,或者在研究生阶段,不多看书,哪有思想的产生,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哪有灵感的闪现。不经过积累,哪有思维的产生。中小学生也是一样,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怎么会读书,实际上,不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孩子,父母亲不管之后,孩子就会变坏,不读书。而管得很紧的小孩子,一般都会有所成就。很多人会说最近出现的小孩子会得抑郁之类的,那是特殊的,不要夸大其词。不要以为国外的教育、西方的教育就好到哪去,不要以为中国得不到诺贝尔奖就是中国教育没有创造力,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中国人不聪明吗?聪明就有创造,我个人认为,没有达到那个成就只是没有环境的问题而已。
第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这一条完全同意,在温总理讲完这一条的时候,全场抱以最热烈的掌声,这是顺应了所有人的意愿和心声。孩子安心、家长放心的学校才是我们所要的。
我个人认为,总得来说这几条都提得很不错,涉及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基础教育设施改进问题,教育目标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结构优化问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但是,发展高等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真正本质没有认识基础,解决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没有真正从问题的原因中来。高等教育的学生的生活学习收费、成本问题没有提及,我认为这应该做为重点要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老师队伍建设与中小学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合理,不应该只强调中小学的教师队伍问题。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不应该总是一味的强调创造,创新,认为给孩子自由就能有培养创造力,这种价值观或者教育观真的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