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促进农村更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都以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气势,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2005年11月,江苏召开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年内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并把“农民居住集中”当作村庄建设的“重要导向”,“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但是,以“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一些地方的具体实践中遭到少数群众的抵制,受到了一定的争议。
从群众和政府对“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的争议来看,焦点主要是在宅基地、房屋拆迁中农民利益是否受损问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否动摇问题(实质是农民从土地获取收益是否受损问题),但是如果从国家层面看,还牵涉到农业土地(包括宅基地)的用途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化加速、工业用地尤为紧张的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永联村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北角。30余年,永联村由长江边上一个只有0.54平方公里、700多人的移民小村经过五次并队扩村后发展成为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村民10012人的现代化新农村。永联村在村党委领导下,不断创业创新创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域经济快速发展。村办企业永钢集团2006年销售收入达162.5亿元,利税13.66亿元。坚持统筹发展,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长效机制。2006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5005元,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00%。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日益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1999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考察永钢集团后欣然题词“华夏第一钢村”。从一穷二白的滩涂小村到全国闻名的“华夏第一钢村”,可以说,永联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幅正在描绘的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山水画,就是一幅正在创作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二、永联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以工促农,农工结合,推动村域经济良性发展
近年来,该村以钢铁主业为核心,发展壮大永钢经济实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探索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构建了结构较为合理、现代农工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推动了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
壮大做强永钢集团,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冶金强企。永钢是该村的控股企业,也是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该村村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永钢集团的企业利益和村集体利益、村民个人利益有了较高的一致性。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村党委加快推进“冶金强企”战略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一是扩大企业整体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向联合型钢铁企业的跨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优化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运作,完善人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三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攻关,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快科技强企步伐。四是积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提高销售收入。
建设自备码头,构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物流体系。该村充分发挥依靠长江的区位优势,投资3.5亿建成了永泰码头(一期),今年又开始建设二期工程,初步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雏形,为村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推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土地流转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制度下发展规模农业、集约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路径。永联村以每人1200元的补偿标准将土地流转到集体,由集体企业“永联苗木公司”按照市场化经营方式统一运作,虽然也有个别农民对土地流转有疑虑,但在村委邻里做思想工作后,土地流转比较顺畅,目前按照预定目标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流转,预计今明两年就可以完成所有土地的流转。永联苗木公司种植苗木3500多亩,种植香樟、雪松等苗木35种,2005年-2006年对外销售苗木收入达180多万元。修建改建排涝站,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立高标准农田,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建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区,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超前规划,探索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服务业。依托永钢、永联品牌,发展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整理钢村嘉园四周近千亩土地,规划投资建成集江滩、水乡、村野特色于一体,以现代、生态为表现形式的乡村旅游农业基地,为村域经济的发展构筑新的引擎。
(二)多措并举,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苏南农村,土地人均占有面积少,仅仅依靠个人精细化经营,难以致富。近年来,永联村多措并举,完善增收保障机制,增强了村民可持续富裕的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永联村把村民土地流转到集体后,组建了“苗木公司”等新型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从土地入股中分红的收入。同时,苗木公司吸纳了100多名村民就业,为农业产业工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本村的优秀村民,每年都新吸纳本村上百人进企业就业。村委还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本村多达2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依法发展餐饮、卫生、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鼓励和扶持村民发展个体私营产业。制定和落实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鼓励村民对农副产品实行规模化经营,提倡农民劳动致富。个私工业园的开辟,也直接吸纳了数百劳动力就业。
建立福利分配机制。制定和实施了《关于给在校学生发放助学金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对本村社区居民实行养老金补助的暂行办法》,由集体出资为村民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设立了扶贫解困基金、惠民基金等多项基金,开展各种扶贫救济活动。通过建立一系列福利分配长效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三)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
永联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正如村党委书记吴栋材所说,“社会发展很快,但农民思想就跟不上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短腿。”为了建设一个物质和精神相映红的新农村,永联村党委以“文明家庭奖”为抓手,营造时代文明新风。
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深化文明创建。2004年,村党委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村设立了“文明家庭奖”,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作为奖励金,由文明办负责“文明家庭奖”的评比管理,对村民遵纪守法、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综合治理等7大类58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考核评比,奖励全年没有被扣分的家庭以“永联村金质文明家庭”的红牌子,以及该家庭成员每人1000元的奖金。同时实行联动扣分,有效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创建文明家庭的积极性,减少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促进了和谐邻里关系的形成。
加强文化建设,满足群众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需求。加大文化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村党委投资25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影剧会议中心;投资500万元,将原来的永钢商场改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影视厅、健身房、歌舞厅、棋牌室,为村民提供高档次文化活动场所。组织村民建立了舞龙队、舞狮队、扇舞队,引导村民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
提高村民文化道德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图书馆和阅览室,为村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提供良好场所。坚持平面媒体和网络、电视媒体并重,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增强村民文化底蕴。利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机会,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村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倡移风易俗,营造特色鲜明的文明新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尚科学、健康娱乐、节约勤俭的文明新风,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建设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殡葬新风。弘扬“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新风。
(四)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生态友好型村庄
目前农村普遍的居住方式是沿河沿路“一字式”或“非字式”,居住分散。分散的居住方式是在经济水平低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形成的,适应不了现代高效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潮流,在未来还可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一是导致农村公共环境脏、乱、差的现状;二是占用了大量耕地;三是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高。
经过五次并队扩村后,永联村的面积从最初的0.54平方公里剧增至10.5平方公里,村民由700多人增加到10012人。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认为,“新农村建设关键在规划。高起点规划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赚钱。省钱不仅仅是节省了建筑成本,更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把有限的资源转化成再发展的载体,这就是集中居住和集约发展互动”。村委邀请清华大学、苏州园林局、常州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永联村进行了重新规划,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蓝图,按照资源能共享、优势能互补原则,把全村规划成现代厂区、生态林区、高效农业区、文明社区。
实行集中居住,建设钢村嘉园。按照规划,把全村居民社区划分为永联、永南、钢村嘉园三个社区。拆掉原有的房屋,全体村民集中居住到三个社区,而原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地重新恢复为农业用地。集中力量,投资6亿多元新建占地600亩、能容纳3000户家庭、9000多名村民的钢村嘉园。建成后的钢村嘉园,将是一个健身、娱乐、购物等功能齐全,环卫、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备,以小高层和多层为主的楼景与以水为主的水景系列相辉照映的现代社区,打造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
建设园林村庄,做环境友好典范。规划把钢村嘉园四周近千亩土地开发成以翡翠森林、生态湿地、竹林、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把钢铁厂四周800-1000米范围内的2800亩土地建成按照花卉、盆景、观光林木、经济林木分类的经济林园,为居民、企业、游客提供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做环境友好型村庄的典范。
强化环境整治,展现秀美水乡风范。将保护环境纳入“文明家庭奖”考核,激励村民人人爱护环境。加大对生产环境的治理,提高环保生产质量。加大对水系改造力度,对干河、沿河、运河进行清污拓宽。加大日常管理维护力度,建设“碧水、蓝天、绿色、宁静”的村庄,展示环境优美的水乡风范。
(五)完善服务功能,实行规范民主管理
维护拆迁村民合法权益,合理安置拆迁村民。该村坚持发展为了村民、建设不侵害村民利益的宗旨,以高于上级规定的拆迁补助标准,对所有拆迁房屋以及各类附着物和家庭装修等实行一次性补偿。对已拆迁但尚未搬进新居的拆迁户提供临时安置房或者发放房租补贴。拆迁户在购买钢村嘉园的住房时,给予间接补贴。该村村委会负责人张德兴同志说,村民在钢村嘉园每购买一平方米住房,村集体就直接和间接补贴多达1400元,入住后还有生活补贴。
发挥社区服务中心职能,加强社区管理。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通了“1890”服务热线电话,帮助解决居民遇到的难题。按照城市社区模式,按照楼宇单位编制基本管理单位,通过选举产生楼长、单元代表等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该村外来人口、流动性人口多的特点,成立永钢综合治理办公室,加强规范对暂居人口的管理,维护村内治安。
深化村民自治,落实村务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报告村委工作、财务收支等情况;创新村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推进村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公开。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保障村民的参与权。规范决策机制,保障村民享有村务决策权力。健全监督机制,维护和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三、从永联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永联村的新农村建设无疑是成功的,对苏南乃至全国经济发达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思路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从理论层面进行认真研究。总结永联村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我们有以下几点主要启示。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经济是中心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建设,包括经济、民生、文化、管理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诸多方面。因此,应该先抓好哪方面建设,重点抓好哪方面建设,应该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步骤开展建设,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要搞好经济基础,然后才能搞好上层建筑的建设。经济不能科学发展,基础薄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一句空话,生活宽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经济不能科学发展,基础薄弱,与相邻地区相比处在相对落后状态,人民内部各类矛盾容易被激发、凸显,乡风难以文明,人与人之间就难以和谐相处;经济不能科学发展,基础薄弱,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就大,投入生态治理的资金就会较少,实现村容整洁也有一定难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难度就会加大,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加大。永联村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科学发展经济。正是永钢每年可以向村集体上交数千万的利润,村集体才有相对宽裕的资金用来完善各种保障体系,改善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福祉;才可以建立与村民利益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人们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才可以建立文娱基础设施,满足村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需求;才可以投入较多资金,整治村庄环境;才可以提供公共服务,改进管理的硬件设施,提高管理能力。全国少数地方开展新农村建设,尽管领导干部有着良好的愿望,但由于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上,农民没有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引起了大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抵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是核心
发展必须依靠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永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作幅度非常大。一方面实施集中居住,拆迁了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另一方面,将村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交由集体企业统一开发经营。这两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从调查来看,永联村在房屋拆迁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村民集体性的质疑反对,反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积极配合、甚至主动要求拆迁房屋、流转土地,所有工作都能按照预期顺利完成。与内地、苏北一些地方在拆迁和促进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艰难、甚至导致部分农民的质疑反对相比,永联村的工作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太大阻力。这主要得益于村民进入社区居住后,确确实实改善了生活质量,从房屋拆迁中获得了高于上级政府规定的拆迁补偿,从土地流转中获得了比自身耕种土地可以得到的更多收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围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这个目的来开展工作。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多,任务重,必须有序开展。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胜利,关键是需要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群众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难以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厦的重任;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就难以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一些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公共社会事业,即便是一些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利的事业,比如道路改建、自来水工程等也往往难以开展,更遑论总揽全局搞好规划、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了。永联村能够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靠的就是吴栋材等村党委领导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制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完善党员考核管理,激发党员充当领头雁的积极性,发挥好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固本强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党员带头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发挥好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基层党委,一定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其次,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水平;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创造活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脚踏实地,也要高瞻远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立足当地实际,不能仅凭个人良好愿望开展工作,否则会事与愿违。永联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不论是居民向社区集中还是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都是建立在本村经济实力强、可用财力相对充足的基础上的。当前有些地方尚未具备居民集中居住的经济基础,强制开展房屋拆迁,导致了农民的抵制,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战略规划。永联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得益于吴栋材等村党委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因此,各地在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时,要坚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考虑本地当前建设的需求,也需要考虑本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需要站在农村发展角度来思考农村的发展,也需要站在城市与农村发展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农村的发展,还需要跳出农村范围,站在全国的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村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可持续进行,才能与国家的发展保持同向,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完全达到。
调研组成员:
苟君厉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社会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文友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人大》杂志原总编辑
李秀潭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研究室副主任
王添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副局长
执笔:
曾繁盛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研究生
叶 楠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专业委员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