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左手握着财富,右手能否握着不一样的东西?
张醒生:毕生最后一次职业选择
记者手札:
采访当天,当记者赶到约好的丽兹.卡尔顿酒店,张醒生西装革履,早已在大堂靠窗边的一个座位上品着茶,看着报纸,朝阳透过窗户洒进一缕阳光,照在这位中年人身上,使他倍显年轻。看到记者,他连忙起身握手,并亲切邀请记者一起分享了日本的名茶,如同约见一个往日的朋友。
导语:
张醒生,1990年加入爱立信公司,曾先后任业务开发总监、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市场执行官等职。2003年离开爱立信后出任第一个在NASDAQ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亚信科技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随后在2005年辞职,投身天使投资,以董事长的身份加盟盛禹铭集团,后来集团更名为摩克迪集团。2008年10月,张醒生告别摩克迪,转身成为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在环保领域开始了他的另一段传奇生涯。
正文:
2008年10月23日,张醒生完成了自己从企业家、天使投资家到公益环保事业推动者的转变,从此也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这样的转变让许多业界的朋友都始料不及。
但正如王国维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张醒生亦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生存,第二阶段为了事业,在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悬思,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索之后,知天命之年,张醒生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与满足:“工作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情。”他说:“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一直和金钱、商业打交道,还是希望能离商业远一点,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满足。”张醒生将会在公益环保事业中实现人生第三阶段的愿景。
从当初放弃国国家电信企业稳定的工作跳槽到爱立信开始,张醒生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会引起业界的关注,很多人称之为传奇。但张醒生并不赞同别人将他的多重身份间的转换称之为传奇,从爱立信到现在的大自然保护协会,张醒生所从事职业的变换,都是符合他所追求的人生理念的,他将这些转变称之为——随势而动。
电信行业的领军者与决策者
在加入爱立信之前,张醒生先后就职于北京长途电信局、北京电信管理局及中国国际通信建设总公司。1989年末,正是邓小平南巡前夕,那时的中国基本还处于完全计划经济的时期,但那时已经有很多的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内陆投石问路了,他们在国内开设办事处,建立一些关系,虽然并没有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产业布局的战略,但是企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萌芽已经展露出头角。电信专业出身的张醒生看到了这股国外移动通信产业在国内已经开始孕育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国企电信部门稳定的工作与让人羡慕的职务,也顶住当时“替资本家办事”的骂名,决定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
那一年,凭着在国内电信行业的名气,与外资进入中国,摩托罗拉、AT&T、朗讯等众多外资企业纷纷邀请他加盟的契机,张醒生最终决定加入了爱立信。然而加入爱立信的初衷却只因为一次圣诞晚宴。1989年平安夜,在北京建国饭店的一个酒吧里,爱立信的高管邀请张醒生参加他们的圣诞聚会,一共十来个人,晚饭后还交换了礼物。那是张醒生过的第一个圣诞节,也正是圣诞PARTY上温馨的气氛,让张醒生感到爱立信的人情味。于是在1990年的1月1日,张醒生正式加入了爱立信公司,并且一干就是十三年。
在这十三年内,从爱立信与秦皇岛签订的10.8万美元的合同开始,张醒生将自己的命运与爱立信紧紧绑在了一起。瑞士是一个小国,爱立信却以迅速的势头在中国崛起,迅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的战略部署,在中国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建设中,张醒生一年疯狂的出差换来了爱立信与美国的摩托罗拉打成了平手,NEC基本上被挤出了市场。随后爱立信在中国市场上的的飞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1996年,张醒生成为爱立信中国副总裁,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将爱立信手机业务做到了45%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摩托罗拉,成为中国GSM手机的NO.1。1997年爱立信北方区遇到困难,张醒生北上救急,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使得爱立信北方区营业额翻了5倍,直达10亿美元。2001年3月,爱立信将首席市场执行官的重任交给了张醒生。
爱立信的成长与成熟,对张醒生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就。张醒生也成为电信行业领军人物之一,被业内人士称为电信行业“少有的兼具全球化思维和本土化运作的管理精英”,称赞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懂得工作、生活和做人”的职业经理人。然而张醒生却说:“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就像一个保姆,尽力尽责是你分内的事情。但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自己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个真正的决策者。”
时至2003年4月1日,张醒生接替丁健,以爱立信(中国)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市场执行官的身份转变为亚信CEO,这是亚信10年历史中第一任非创始人CEO总裁,丁健则改任董事长。张醒生的此次跳槽称为爱立信的永久之痛,也让无数业内人士感到意外和惊讶。但毕竟稳坐钓鱼台的买卖对追求决策权的张醒生来说并没有绝对的吸引力:“2000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企、外资、民企等高速发展,使我看到了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崛起力量,也相信亚信给我的机会会更大一些,工作也有挑战性,此次工作变动是我的二次创业。”这样的话显然符合一个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行业敏感。
这次的转变将张醒生拉到一个跟互联网,IT行业更近的位置。两年任期满后,早已看中资本运作的社会价值的张醒生,在亚信2005第一季度财报公布之后宣布离职。虽然行业内很多人称亚信诟病太深,张醒生无力回天,但他确实带领着这个中国第一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IT软件公司完成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借着900万美元收购太平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核心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业务,完成了亚信从“单一市场”向“多市场领域”的战略拓展的使命。
天使投资的九字真言
离开亚信的第二个月,张醒生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的闪光灯下,这次他的身份是盛禹铭集团董事长,这是一家网络游戏、无线业务增值服务提供商。新闻发布会上,总裁杨峰铭自比哥伦布,张醒生则被形容成令公司“文艺复兴”的巨匠。
有人说张醒生从爱立信到亚信,离开亚信到盛禹铭,连着走了两步错棋,因为这次他选择的道路是无线增值服务行业,当时竞争残酷、大部分公司正在走下坡路的行业。但张醒生却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他并不介意媒体将他与杨峰鸣的联手渲染成为了IT业罕见的老少配,有媒体称,目前无论是移动电话、电视机、PC等均不能很好地融合,盛禹铭提出的“有屏幕,就有我们”的口号,是杨峰鸣夜郎自大的吹嘘与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张醒生认为这就是机会:“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无间隙、无障碍地在不同的屏幕间享受服务。”
虽然媒体间的融合是趋势所在,但事实是这“文艺复兴的巨匠”确实是不好当的。虽然2007年“年度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评选出的10位天使投资家中张醒生赫然在列,但后来改名为摩克迪的盛禹铭、天维源创动漫等张醒生所投的项目确实在商界没有太大影响。但张醒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三大投资方向:定位服务、搜索引擎和信息娱乐。因为他看准的是趋势与必然。他的天地联通战略也确实昭示着3G时代的来临。“傍大款”、“一招鲜”和“钻空子”——张醒生对于投资的九字真言也广为流传。
张醒生也用圆规理论解释了其投身天使投资的转变:“千万别局限于你的“丰功伟业”,要像画圆规一样,圆规的定针一定要扎在一个坚实的板子上,但是别忘了,你还有另外一个阵要不断地探寻,才能画出一个圆。如果以后我还有什么动作,那一定是我在不断地画圆。”
商业是我们的事业,环保是人类的事业
确实,张醒生用激情追逐着心中的理念,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
在获得TNC北亚区总干事长之后,张醒生将其投资交给了其身后专业的投资团队,自己一心做起公益环保事业。而他加盟到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做环保也并非偶然,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的。
早在2000年,担任爱立信执行副总裁的张醒生就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与环保事业的发展。2001年初的一天,张醒生按往常一样忙完了一天繁重的工作之后进入了每晚的读报时间,一篇关于“可可西里野牦牛队解散”的消息使他了解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正在遭到不法分子贪婪的捕杀,而志愿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却面临解散,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面临着缺少运转资金的困难。
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第二天一上班,张醒生就拿出报纸,召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大家意见完全一致,十分钟之内就决定了爱立信一定要为藏羚羊做一些事情。通过随后的分工、策划、与政府部门和可可西里的联系,在一天之内,赞助活动第一笔100万的资金就已到位。
从那一年开始,以爱立信为首,张醒生牵头发动了一场“地球之友”的藏羚羊保护计划,召集了很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张醒生更是带动身边的四位好友于2002年7月一同奔赴青藏高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可可西里之行”。
美丽的风景他们顾不上多看,藏羚羊的保护计划始终围绕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他们五个人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破旧的小屋里,几张破床板上畅谈人生、事业与中国的未来。在缺氧的高原反应,车胎随时都可能爆胎等让人措手不及的环境中奔波了整整7天。
很难想象,这五个人正是平时开着高档轿车、住这豪华别墅,在商界颇具影响力五位重量级人物,张醒生将那次充满悬念的历程归结成“炼狱之旅”,而与张醒生一同经历这“炼狱之旅”四位同行者,就是中国网通总裁田溯宁,掌门网的王维嘉,新华信公司董事长赵民,和华谊兄弟的王中军。此后的2003年,便出现了一部震撼着所有观众心灵,催人泪下的影片《可可西里》,这正是王中军在此行中感触颇深所投资拍摄的,之后也为华谊兄弟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多大奖与声誉。
“商业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从事的事业,但环保是人类的事业,我们必须参与到人类的事业中来。”张醒生非常坚定地说:“参与到整个人类的事业中来,我们才能获得一份崇高。”因此,在亚信的日子里,忙碌的张醒生依然继续将保护藏羚羊的项目向前推进着。
2004年,担任亚信CEO的他带领着亚信开始了一段新的精神之旅——“与藏羚羊一起奔向2008”,推举藏羚羊作为奥运的吉祥物之一,因为藏羚羊是中国独特的保护动物,生活在高原上,迅速地奔驰在世界屋脊之上,具备所有的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也曾经遭到过人类的侵害。最终,通过不懈地声援与支持,在我们的奥运吉祥物中,有了迎迎这只可爱的以藏羚羊为原型的吉祥物。
2004年年底,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印度洋沿岸,造成了30万人罹难,无数生灵流离失所,中国企业家发起了首次应对国外灾害的慈善活动,慈善榜单上不乏企业界很多精英的身影:潘石屹拿出一套SOHO的房子,马云拿出自己创业时的汽车,张朝阳拿出自己创业时候的吉普、马化腾拿出一个独特的QQ号码、王中军拿出珍藏的张大千的画,陈天桥拿出一款终身免费的盛大游戏帐号,张醒生也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百多年前的一部爱立信古董电话,与朋友们一起将自己最喜欢的收藏物品在网上进行拍卖,拍卖所得七百多万元捐给了印度洋沿岸受灾的地区。
张醒生深感到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渺小与无力。从2003年的SARS开始,到2004年的海啸,又到2005年迎奥运的进程中,首都北京被沙尘暴侵袭,本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却被漫天飞沙刮得灰头土脸。随着首创集团刘晓光的振臂一挥,张醒生又以发起人的身份参与到治理沙尘暴的行列中来。他们认为,中国的企业家门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联合起来对沙尘暴予以严打。于是一群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们在一起,成立了阿拉善神态协会,简称SEE。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企业界朋友成立的一个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资金最雄厚的一个环保组织。张醒生作为第一批执行理事会成员,已经为其工作了有五年之久。
但做环保和做企业完全不一样,光有热情是不行的。阿拉善生态协会首次动作便难住了各位聪明绝顶的企业家们,实地考察对所有人无疑是一次当头痛击。阿拉善几乎都是沙山。“大家决定出钱出力,当时植树、种草、更高科技的手段都考虑过,还考虑过租用飞机往阿拉善撒种子,实现绿化覆盖。”张醒生说:“但真正到了那里,你会绝望年地发现沙漠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就能治理,大家再开会,再实地考察、再开会……最后请出身为治沙专家的田溯宁的父母,才明白了光有热情,再有资金实力也是行不通的。不懂环保科学是阿拉善神态协会这一群很有号召力的企业家们的软肋。只有科学的方法、科技的人才,专业的团队,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于是阿拉善神态协会开始尝试与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首先请TNC派科技人员和专家进行环保知识和有关NGO组织建设的培训,另外与TNC共同发起对中国环保组织进行奖励的活动,这就是每两年一度的SEE.TNC生态奖。目前,第三届SEE.TNC生态奖正在申报当中。“我们请所有关心环保事业的朋友在网上进行投票,选举,评出中国最佳的生态环境NGO组织,我们予以资金、名誉与物质上的奖励,鼓励他们发展。”张醒生在接受采访时不忘介绍到:“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三届网上评选活动,在新浪网上有专栏,每年都能评出大约20个草根NGO,然后我们对他们进行奖励。今年的颁奖典礼预计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天在北京举行。”
加入TNC源自精神上的追求
“也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环保、公益事业的参与过程中,我突然觉得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张醒生觉得从企业管理者到投资人,自己所获得的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在一定意义上说物质上的满足比较容易实现的,但精神上的满足非常难实现。因此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张醒生每年都参与到不同的公益事业中,每年都组织一批企业界的朋友们到大自然的环境之中陶冶身心,在自然中了解环保,进行身心的重新历练。
“每次进入大自然的怀抱,我都会觉得我们原来离自然是这么远,而突然又能与自然这么近。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两年前,张醒生与田溯宁等几个企业界的朋友一同开车从成都去梅里雪山,一路上观风赏景,走走停停,那种大自然原生态的壮丽与秀美让张醒生忘掉了商业,忘掉了城市,7天之后到达梅里雪山的时候。平时云雾缭绕的梅里雪山的主峰顿时间云开雾散,而传说只有好人去梅里雪山才能见到其真面目。“真山真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心里的压力顿时全都化作了惊喜,感觉到梅里雪山在张开了双臂欢迎我们。”张醒生有些兴奋地说道:“看来我们这些人还都算是好人!”
商业社会里,心灵与精神上的满足已经渐行渐远,作为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投资家,张醒生也越来越注重对自己精神上的投资,而他的举措就是将生命最后的阶段交给了环保这个整个人类的事业,他说:“我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不应该完全都像过去一样和商业、金钱打交道,一天到晚全是这些东西。能不能换个方式生活,让自己成为精神的追求者与投资家。”而要在精神上有所获得,成为精神的贵族,就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在加入TNC之前,张醒生对自己喊出了“一手硬,一手软,两手都要抓”的口号。
这完全是党的口号,但却在张醒生这里有了新的解释,一手硬是每年坚持投资一个公司,获得商业上的成就;一手软是每年都坚持发动或者参与一个公益环保事业,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这样是为了人生更加丰富一些。从2006年在山西五台山下捐建的“醒生爱心小学”,到2007年组织中国企业家赴美进行TNC环保学习与考察,张醒生也确实都是这样实践的。
在与TNC的频繁接触中,张醒生渐渐了解了这个组织,这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环保组织。之前在张醒生眼中,通常的NGO组织都是拿到一笔钱做一桩事,而TNC却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即到2015年前,TNC要依靠自身力量以及联合其他的国际组织至少保护起地球上10%的生物多样性区域。这让张醒生非常震惊:“很少有NGO组织像一个商业组织一样提出一个战略目标,执行一个商业计划。”而这也引发了张醒生深入了解TNC的兴趣。通过了解,张醒生知道了全球有4000人在为TNC工作,分散在35个国家的600个办事处,其中有植物学、动物学、海洋学、水深学、高山学等各个领域的800个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在为人类环保事业做贡献。“这个时候对比中国的NGO组织,发现我们缺少的正是一种科学的只是和科技力量。”
张醒生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路程中遇到了TNC,TNC在进入中国战略目标与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期望中,找到了张醒生。于是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成立了,张醒生为总干事长。组建TNC北亚区任重而道远,在中国、蒙古、日本、南亚地区等地招兵买马,寻找合作项目,寻求资金的忙碌之中,张醒生却显得年轻了不少,他说这是因为环保事业让他的心灵上得到了净化,精神上的投资得以实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既是对环境的投资,对人类社会的投资,对地球的投资,同样,也是一个自己精神上的一个最大的目标与追求。它满足我人生中好几个追求。我将把我余生的经历放在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上来。”
环保、产业、与《又热又平又挤的地球》
从爱立信到亚信,从天使投资到投身环保,从实业投资到精神上的投资,张醒生有着投资家的睿智:“随着三峡工程的完成,我认为中国在长江流域会开始更大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TNC已经开始派专家对长江各个流域开始调研,各种环保工程和项目的建立和投资也势在必行。
但NGO在中国境内尚不能够进行融资和募资活动,在境内只有少数国家指定的慈善机构才允许募资,TNC在国内相当于一个基金会,资金来源100%来自境外,大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香港地区,联合国,欧盟和国际跨国公司。“当然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商业上有成就的民营企业纷纷捐资进入生态环保领域,这将成为一个潮流。”张醒生对环保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奥巴马新政所提出的WE NEED CHANGE中,重要的可能会对世界造成一定的影响的两个关键性的方向,一个是新能源,另一个就是环保。这两个领域将成为奥巴马新政的核心支柱之一。所以从此我们可以相信全球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与投资将进入到一个新高潮。”
于是在2009年2月9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九届亚布力年会上,张醒生向大家推荐了《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写的第四本书,《又热又平又挤的世界》。“大家一定要看这本书,对于中东政策、对于石油、对于环保、对于新能源都会有深刻的理解。我看完这本书后真的觉得未来的世界就像他书中描述的那样。”
而我国在2008年将环保总局升为环保部,也正是昭示着这样的趋势。环保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直接获得国家投资,对要获得投资的项目进行环境评审的力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我国的环保事业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业指日可待,“我国的环保产业已经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对此张醒生引用了一句鲁迅先生的话:“地火正在运行。”
“现在很多投资人眼光已经在搜寻未来的环保,比方说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很可能就是中国的水资源提供和水处理,过去30年我们注重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水资源提供和水处理大大落后于我们经济发展,大量的污水排放到我们的江河里,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后会出现更多的生物处理污水模式的产业。”
张醒生举了两个例子:“当国家11月宣布了农用土地流转的试点,我在一定意义上认为这就是第二次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前30年,统统都是围绕着城市经济:工厂、生产、资源的再配置,股份制改造等等。农村还没有被提及,因为农村最大的生产资料土地在过去30年没有被当作商品和生产资料来运营,我们的土地都是国家拥有的,农民只是某种形式的租用。但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土地流转改革的意见,就有点像30年前对工厂企业承包制改革的一个试点,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土地大地上将会出现一个经济的新发展。因为农民可以引入更多的新的资本。”
张醒生看来,环保的投资会让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社会的认可,会得到政府税收的优惠,这些都可能让投资人将眼光转向新能源和新环保。对于目前中国所有的民间NGO组织都是不能进行资金的募集。对于慈善事业的垄断局面,张醒生表示:“这对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人民展现的爱心和勇气,将2008年归置为公益元年、志愿者元年与NGO元年,在这种元年已经启动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能不能能适应民众迸发出来的热情,能不能把NGO变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主流,是需要国家政府给予好好考虑的。其中可能国家的慈善法、NGO法律等一系列的法律需要尽快出台,以将公众的爱心、善心、热情予以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和谐社会这样一个目标。”
人生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
张醒生之前在商业领域时,给自己的口号是“要做事,先做人。”而开始其环保事业的时候,他看中的是“和谐”二字。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张醒生对其人生的投资也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己财富的投资,这些他已经做到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精神上的投资,他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人左手握着的可能是财富,你右手能否握着不一样的东西?还是你两个手都抓着权利和财富?”
努力追寻着事业、理念与生活的高度融合,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完美均衡。张醒生将满腔的激情投进自己的事业,融于自己的生活。丰富的人生阅历让这位年近半百的企业家保持着中年的稳健与儒雅,但他依然犹如意气风发的青年一样,精力旺盛地从事着圆满其人生的事业。他永远都能找到广阔的市场,在商业领域,在自己的人生中;永远都是那样阳光男人的模样。
张醒生将激情给与事业,给与友情,给与生活,他收藏着很多的古董电话,爱好打高尔夫,热衷参加不同商业圈子的PARTY,他的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能在他身上读到很多青春的气息,一颗永远不会变老的心,一种永不放弃的斗志。
自身的圆满来源于敏锐的判断力,大胆的执行力和果断的人生取舍,但张醒生却丝毫未曾提起自己的努力,将成就归结为:我是个幸运的人,幸运之神总是眷顾着我。
午时12点,采访在频繁的电话铃响中结束,张醒生来不及吃午饭,告别记者,急匆匆地赶去环保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