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防范滞胀风险


在上周,最重要的事件无非是美联储新一轮的货币扩张政策(债务货币化),主要内容包括:

 

n  决定维持银行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

n  将收购至多3,000 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

n  将旨在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的贷款项目规模进一步提高7,500 亿美元,将使得抵押贷款相关政策工具规模扩大至1.25 万亿美元

n  增持“两房”发行的机构债券1000 亿美元至2000 亿美元

n  通过总额1 万亿美元的TALF(期限资产支持证券借贷工具),向家庭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直接提供流动性

 

这一剂猛药,宣告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之后,在利率工具上已难有作为的情况下,正通过不断扩大“定量宽松”政策,以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拉低市场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的复苏。从2008 10 月以来,随着救市政策的持续推进,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扩张了1 倍多。美国已经“黔驴技穷”,不得不使出“直升机撒钱”的阴招,拼命压低中长期利率,并把中国、日本等大债主绑在一辆战车之上,正式开启了美元长期的贬值之旅。

 

美联储的货币扩张政策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立刻掀起波澜。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股票市场上涨。这符合笔者近期多次强调的观点:美元调整、商品反弹、股市反弹。

 

美联储宣布购买国债,之所以引发了如此之大的反应,笔者认为是因为引发了债务货币化的忧虑。虽然美联储宣称其目的在于提供流动性,但这种央行购买财政

部发行的国债的行为,不能不带来对恶性通胀的强烈恐惧。

 

这种担忧使得美元在短期内大幅贬值,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大涨,笔者认为美元中长期仍然将维持弱势,主要是出于美联储可能还会持续增加其购买美国国债规模的考虑。

 

由于美国2009 财年预计财政赤字为1.75 万亿美元,超过GDP 12%,将主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市场预期财政部2009 年将发行逾2 万亿国债,2010年逾1万亿国债。美联储目前公布的购买3000 亿的规模显然远远不够。

 

这么大量的发债规模,谁买?外部世界(中国、日本、石油国家)深处全球再平衡的困境中,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对于已经持有2.5万亿美元存量美国国债规模的他们,如何再吃下这美国抛给世界的接二连三的数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况且中国等国家已经对美元、美债表现出极大的忧虑和不信任感,而美国至今也没能做出让人对美元有信心的任何行动。

因此,只有美联储自己买,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毒品,沾上了就可能摆脱不掉,不论成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全球经济就面临着恶性通胀甚至滞涨的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将会遭遇沉重打击。

 

那么,为了应对未来大规模国债的发行,以及外部资金流入的降低,美联储在购买美国国债上仍会继续加码。这种债务货币化行为的持续,造成的美元大量投放将对美元币值构成极大压力。

 

虽然欧洲、日本等也开始“量化宽松”,但相比其美国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美元贬值的压力远大于欧元和日元。

 

那么对于纸币的日益不信任势必推高对资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及价格,而在通胀初期股市、房地产也往往会有较好表现,但如果进入滞涨,全球经济将面临又一场灾难,届时股市将再度变熊。

 

投资策略

 

就近期投资策略来看,依然建议投资者关注黄金、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投资机会(由于中国股市黄金、有色股升幅已大,而需求无明显提升,建议逢高出局,等待股价明显回落后再行介入),对于林业、水务等资源概念股也可给予重点关注。

 

上海本地股由于题材众多(世博、双中心、资产整合等),将有反复炒作的机会,新能源、节能环保也是今年重要的主题投资板块。

 

就大盘而言,笔者认为随着股指的持续上攻会遇到越来越大的估值压力(1-2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7.3%及大小非抛售压力,而流动性能否持续宽裕也是一大疑问,只有复苏的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数据才能提振市场持续上涨的信心(3月份发电量的骤升是一利好信号),当然政策面呵护经济和股市的态度不会改变。

 

战术上,笔者建议当上证指数接近2500点位置时轻仓或空仓观望,保住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