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问责低调复出会不会在三鹿重演?
近日,河北省纪委监察厅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石家庄市政府、省直有关职能部门的14名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此外,石家庄市纪委监察局对市直和有关县、区的10名责任人员也作出了相应的党政纪处理(26日河北日报)。而就在几天前,中纪委监察部披露已对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8名党政官员做出处理。
位至副部级、多达32名大小官员因为三鹿事件而受到撤职、降职等处分,如此高调问责,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整饬官场作风的坚强决心。欣慰之余,笔者不禁又心生忧虑:这些被问责的官员会不会很快又悄悄地官复原职甚而得到升迁?
这样的担心可不是杞人忧天,备受关注的黑砖窑事件和贵州瓮安群体事件发生后,猛烈的问责风暴无不让人欢欣鼓舞,拍手称快。然而,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云尚未散去,那些被撤职的官员却一个个悄然复出。有报道说,始发于2007年7月的广州一起政府采购窝案,不只涉案人员清一色判“缓刑”,更有人在服刑期间便在自己当年管辖、服务的地盘上开始了“新生”。
俗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没有人希望或者主张将犯错乃至获罪官员一棍子打死,不过当下某些地方存在的一些怪象却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假问责,此处撤、免、降职,异地依旧官复原职甚至还可能升迁;二是搞问责秀,处理一大片,但随即一个个又鱼贯而出,陆续都得以“平反”;三是边问责、边复职,对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四是官员复出几乎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样的低调与高调问责的强烈反差让人不能不怀疑其合理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或是出于敷衍舆论和群众,或是问责机制不健全使然,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会使问责制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应有的震慑力,不利于切实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另一方面,会使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受损害,威信被削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三鹿事件的处理上但愿笔者的担心是多余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现象不会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