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劫难的三件绝世奇宝


本篇博文参加“现金大派送博友全互动”活动,欲知详情请点击

 

 

 

    圆明园流失文物兔首、鼠首铜像,在法国拍卖事件,是近期的热门话题。

    经由此事而引起的国人义愤,又一次见证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这,就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铸就辉煌历史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流浪在外一个多世纪的兔首和鼠首

似乎流露出浓浓的哀伤 

 

    巧逢国宝在海外公然拍卖,游历故宫时,我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一方面,我有理由为这片举世无双,恢宏气派的皇家园林建筑,以及她拥有的文化艺术瑰宝而骄傲;另一方面,我又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造就那一段水深火热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文物的消失匿迹而耿耿于怀。

    在一份发黄的《北京日报》上,偶读记者赵耕撰写的《“三希”离合》,见证了那段动荡的岁月,此三帖历经战火纷飞,屡遭颠沛流离,亏得诸多仁人志士奔走救援,呕心沥血,才得以保全,却至今难以同聚北京故宫“三希堂”的历程,不得不让人慨叹。

    “三希堂”三款绝世名帖的两地分居,见证着大陆与台湾60年的骨肉分离。于是,有人说,“三帖并存,则祖国统一”。

    那么,在故宫诸多的国宝之中,“三希堂”三帖为何如此重要?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

三贴曾经在这里齐聚一堂

 

军阀混战:末代皇帝与军阀临危偷夺国宝

 

    “三希堂”位于北京故宫养心殿内,这间不足6平方米的西暖房,曾是风流皇帝乾隆的“艺术宝库”,许多历代书法绘画大家的传世真迹,被收藏于此。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尤为乾隆珍爱,因此,西暖房得名“三希堂”。

    其实,据历史学家考证,此《快雪时晴帖》并非王羲之真迹,但也算是临摹最佳的作品,又加上又有乾隆最推崇的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题跋,所有被奉为至宝。其短短的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是历代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书圣”之“圣物”。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东晋

 

    1924年11月5日,国民党军阀冯玉祥等人给溥仪打了招呼,限其在三小时之内,携带他众多的老婆孩子哥们奴才之类的庞大家属,全部打铺盖卷走人,离开故宫,不然,荷枪实弹的军队伺候。

    末代皇帝溥仪从绝望中清醒,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以及逝去的丰厚家业,一声叹息——走吧,走吧,皇帝也难免被穷追猛打。于是,他也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面对着故宫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溥仪不争不抢,反而第一时间派心腹到“三希堂”,将《快雪时晴帖》偷到手,卷进铺盖卷里,打算带出宫。

    溥仪明白,这一幅轻小的《快雪时晴帖》,顶得上诸多沉重的金银珠宝,万一沦落街头活不下去,拿来换钱,那可不仅仅是吃顿饱饭救个急的问题。

    但是,不好意思,并不是只有溥仪一人知道此帖的价值,也不是唯有溥仪一人想拥有此帖,更不是没有人怀疑溥仪会偷盗故宫珍宝。所以,在溥仪携带家眷出宫的时候,守城侍卫毫不客气地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搜身,偷盗宝帖一事败露。

    《快雪时晴帖》躲过劫难,被“清室善后委员会”锁进一个保险箱,在东交民巷专门找了个房子保存,并派士兵日夜看守。

    然而,清查故宫财产时有人发现,与《快雪时晴帖》一起的另外两帖——《中秋帖》、《伯远帖》却不翼而飞。

    它们流向何处?

 

 

故宫文物南迁令的第一页

 

    1928年6月3日,军阀张作霖,派人向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索要《快雪时晴帖》,易培基以保险箱需三把钥匙才能打开,而其中一把就在冯玉祥手中为由拒绝。6月4日清晨,张作霖被日军在沈阳皇姑屯炸死,《快雪时晴帖》再逃一劫。

    1932年夏秋之际,面对东北沦陷,日军逐渐向北平压进的危难局势,为了免遭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惨剧再次发生,故宫博物院打算将故宫文物秘密转移,并挑选精品装箱打包。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破山海关,向北平挺进。1月31日,第一批国宝共2118箱,经过重重阻挠,艰难装车,却难以运出紫禁城。2月5日,在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的命令下,第一批国宝离开北平,向上海起运。

    自此,开始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国宝长征”路。《快雪时晴帖》,就在这批被运走的国宝之中。

 

 

故宫国宝长征线路图

 

八年抗战:史无前例的“国宝长征路”

 

    但是,当国宝运到南京时,却接到通知,不能运到上海去。因为,上海也是一个极不安全的地儿,计划运到洛阳或者西安,却一直得不到命令。押送国宝的人只好和国宝一起耗在南京。

    直到3月中旬,才接到宋子文指令:古物、图书运到上海,文献资料留在南京。此后,3个月间,《快雪时晴帖》与18,000多箱故宫国宝,陆续被送到上海法租界的一座天主教堂,这一呆,就是4年。

    直到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才被分批运到南京存放。

 

 

三希堂三贴之《中秋帖》、《伯远帖》

 

    1937年春,收藏大师张伯驹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袁世凯曾经的账房先生郭世五家中,见到了遗失10多年的《中秋帖》、《伯远帖》。

    原来,在清室倾巢而逃时,此二帖被溥仪的老太妃——敬懿在出宫时顺手牵羊,带回了娘家,并贱卖。流落途中,恰巧被郭世五撞见,重金收买,归为己有。

    账房先生贪财,张伯驹明白这一点。即便是郭先生如何以爱国、爱艺术的言论为自己戴高帽,也难脱他视财如命的本性。

    几番谈判,张伯驹以20万大洋收买《中秋帖》、《伯远帖》,及其他几副名家的绝世图贴,首付6万,剩余的分期付款,一年结清。

    可是,很不爽。没过多久,七七事件爆发,国内金融封锁,富豪张伯驹的银行账号被冻结。局势危机,张伯驹也不得不举家外迁避难。以信誉为上的张伯驹,也不得不把《中秋帖》、《伯远帖》还给郭世五。

    至此,此二帖成了郭家的家传之宝。即便郭家有意出售,也无人能出得起国宝的那个价。

 

 

1937年,第三批故宫南迁文物,途经川陕公路时艰苦的运输条件

 

    1938年8月中旬,上海失守,日军直逼国民政府南京。14日开始,《快雪时晴帖》与经过再一次精选之后的16,618国宝箱,分批从长江陆续运往汉口。就在最后一批国宝顺利运走后不久,日军以残无人寰的方式摧毁了南京。《快雪时晴帖》再逃一劫。

    此后,第一批国宝在日军的炮火轰炸中艰难转移,先后经过汉口、武昌、长沙、桂林、贵阳……转战大半个西南,常常是国宝护送队在前面转移,日军炮火在其后轰炸,一次次有惊无险,一次次死里逃生。

    直到1939年1月,国宝运至贵州安顺县的一个山洞中,在护送人员的精心保护下,得到妥善安置。这一藏,又是5年。

    然而,好景不长。1944年秋天,贵阳、柳州相继失陷,安顺沦陷迫在眉睫。于是,这批国宝又开始千里跋涉。而这次的目的地,是四川巴县。要想将这些文物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巴蜀之地安全转移,其难度可想而知。

    经历了路途的恶劣艰险,经历了与土匪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2个月后,这批国宝,终于安全抵达巴县。

 

 

被分类打包装箱的故宫国宝 

 

国共内战:沦为守财奴兜售的私人财产

 

    1945年10月10日,故宫太和殿,举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华北战区日军投降仪式。至此,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在忧心忡忡的煎熬中度过8年的张伯驹,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时间赶回北平,寻找8年前因为他信守承诺得而复失的《中秋帖》和《伯远帖》。

    只是,伪君子郭世五已经撒手人寰,将《中秋帖》和《伯远帖》,遗留给了比他还黑心抠门的儿子郭昭俊。说此人黑心抠门那是不无道理的,他竟然将国宝当自家财产,对张伯驹开出了一千两黄金的价。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价。

    大富豪张伯驹拿不出那么黄金,也明白,这不是差钱的问题,而是郭昭俊根本就没有诚心与他做这笔买卖。此人,有着更高远的意图。

    此前,帐房先生郭世五父子,已经将毕生所搜罗的稀世珍宝,悉数变卖给海外商人,以及为政府高官政要。后来,又挂羊头卖狗肉,将一些艺术收藏价值偏低的瓷器赝品,以“低价”半捐半卖给国民政府。

    为此,国民政府还特意在故宫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展览,将郭世五的遗像高高悬挂于展厅,誉为“功勋”。并特意奖赏郭昭俊10万美金作为突出贡献奖。另外,还任命郭昭俊为“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助”,成为宋子文的门下走狗。

    而郭昭俊得到这一切的代价,正是他送给宋子文的见面礼——《中秋帖》和《伯远帖》。

    张伯驹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向《新民晚报》奋笔疾书一篇文稿,将郭氏父子的丑陋面目公布于众。宋子文迫于媒体压力,不得不将二帖还给郭昭俊,并与其保持距离。

    如此,《中秋帖》和《伯远帖》又成了郭家难以出手的私人财产。而此时,漂泊的了10年之久的《快雪时晴帖》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被安全送回南京。

    三帖完好无损,却难得聚首。不曾想,更加残酷的遭遇又降临,分裂了国土,国人,也分裂了三帖。

它们的命运又如何?

 

故宫老技工们于1950年,在台湾雾峰北沟库房整理善本图书时的情况

图中的大木箱为一路迁徙所使用的原箱

 

新中国成立:稀世三帖难逃两地分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事部署,回天乏术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故宫国宝运往台湾,而且明确指示,要带精品中的精品,尽量能带多少就带多少。

    1948年年底,南京国民政府下达命令,要将北平故宫内剩余的国宝尽快运往南京。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本来就坚决反对将国宝运往台湾的决定。此时,又让他履行此命令,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但是,军令难违。他只好抱着“安全第一,速度第二”的护宝精神,将国宝稳妥地装箱打包。如此,直到辽沈战役结束,北平故宫剩余的国宝,一批也没有送出。

    而此前转移到南京的故宫国宝,已经分三批,共238,951件,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离,在台湾基隆港登陆。《快雪时晴帖》就在其中。

    只顾逃命的国民政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拥有《中秋帖》和《伯远帖》的郭昭俊周旋,将此二帖收回。其实,郭昭俊也逃到了台湾,这位公子哥儿,如今只能靠变卖他父亲的家产活命。

    如此,《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都飘流到台湾,近在咫尺,却又一次擦肩而过。

 

 

马衡先生不仅致力于故宫国宝的追赎

更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甲骨、碑帖等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11月,继续留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偶得一个消息——《中秋帖》、《伯远帖》将被香港的英国汇丰银行收购。马衡大为震惊,怎能让国宝落入英国人之手?

    几乎在同时,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正在出访东南亚等国,在香港停留时也听到这个消息,于是,给国务院打了一份紧急报告,请求赎回《中秋帖》、《伯远帖》。

    此事也引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高度重视,立即做出批示,要求马衡等人组成专家组,前往香港收购二帖。并要求确保此二帖为真品。

    经过多番努力,最终以50万港币成功收购。在当年财政极其吃紧,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深明大义,果断决策,并在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下,慷慨拨款。

    12月3日,《中秋帖》、《伯远帖》终于结束了在财奴手中颠沛流离的叫卖生涯,被安全送回北京。

    1951年12月27日,《中秋帖》、《伯远帖》重回“三希堂”,距离它们离开故宫,已经有27年。“三希堂”依旧,而《快雪时晴帖》却远在台湾,三帖终究没有一起回归。

    与它们遭受相同命运的,还有难以数计的故宫国宝,流落世界各地,经历着多舛漂泊生涯。它们的回归,是一项长久的攻坚战,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关注及努力。

 

众志成城:爱国人士舍身护宝的壮烈立言

 

    在保护国宝的过程中,一些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在确保国宝安危上达成了默契的共识,他们高尚的品质与精神,读来让人肃然起敬,甚感欣慰。

    现摘录以下言论,望提升我们对国宝的认同和珍视,并对那些曾经以生命保护国宝安危,并已经离开人世的爱国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倘地方政府不积极负保护之责,物品一出宫门,即恐发生意外。至个人危险,早置之度外……”

                                  ——易培基在国宝撤离故宫时,发给宋子文的电报言

 

 

 

    “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

                            ——宋子文发给北平市长周大文护送国宝出北平时的电令言

 

 

 

    “古物运往上海,存入租借,受外国人庇护,是国耻!”

                                 ——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张继反对文物运往上海言

 

 

 

    “予所收藏,不必予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

                                      ——张伯驹将收藏的稀世珍宝无偿献予国家时言

 

 

    “余此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让‘三希’合浦珠还;二是没能在有生之年,亲自带远渡重洋来到宝岛的故宫文物,重返北平。”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守护故宫国宝大转移的庄严临终遗言

  

 

    “我不是文物行家,但鼎鼎大名的‘二希’贴眼看就要落入英国人手中,哪个中国人会无动于衷呢?”

      ——全国侨联副主席庄世平,在得知《中秋帖》和《伯远帖》要被英国银行收购时言

 

 

更多文章,请回首页 

 

 现金大派送  博友全互动

 

第二批获奖者名单已经产生啦,快去看看有没有你?

 

  凡在本博主2009年1月4日至 12月31日发表的博文留下评语的读者,均有机会参与每月现金奖及年终大奖抽奖。本博主将从期间所有读者评语中,抽奖产生每月现金奖1名,全年12名(奖金每人500元);年底抽奖产生年终大奖1名(奖品5000元现金或价值10000元的上海青浦三日游产品)。

  此外,活动期间,若您发表的评语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第1页、第5页,第10页和第15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收到一份惊喜礼物。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中奖读者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5/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6/ 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也可发邮件与博主联系;

7/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