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刚刚上任两个月的奥巴马政府推出了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具吸引力也最具影响力的以消除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为主要目标的救市计划:由财政部出资750亿至1000亿美元来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动员私人投资机构参与竞标,由出价最高的投资者中标,私人机构投资者每购买100美元,财政部就提供100美元资金供私人投资机构经营,并为这些机构提供最高达6倍的资金担保。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金融系统出现的问题是多年来投资者过度冒险所累积形成的,但现在投资者却过度谨慎,不敢冒任何风险,因此政府必须采取行动,鼓励投资者冒更多的风险,以此来达到拯救美国金融和美国经济的目的。近两天来,我一直在审慎研究美国政府的新救市方案,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对这个救市方案的反应。把美国财政部的新救市方案与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的举措联系在一起考虑,我的结论是,奥巴马政府为拯救美国经济正进行孤注一掷的背水一战。如果这个方案能够成功,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就有望见底;如果这个方案失败,那么美国经济就可能进一步滑向深渊。也正因为如此,美国财政部的“消毒”方案刚刚推出,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巨大反应,美国股市也出现了大起大落的震荡走势。
与上届美国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在救市问题上显然已经出现了“双兜底”的态势:美联储为美国财政部的救市资金兜底,美国财政部为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兜底。美国财政部之所以置道德风险与纳税人风险于不顾,孤注一掷地为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兜底,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的信贷市场已经彻底丧失了融资功能,失去了金融支持的实体经济正面临空前的巨大冲击,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扭转,那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负面互动就会逐波加深,美国经济就会更难走出危机泥潭。由美国财政部来出面组织全面收购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这显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极为有利,可以帮助这些金融机构彻底摆脱有毒资产的困扰,进而恢复信贷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第二,经过一年多来的大规模计提和减记,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已经大幅缩水,美国财政部可能认为这些有毒资产已经水分不多或者持有这部分有毒资产的风险已大幅减小,因此敢于冒如此之大的风险并以如此优惠的条件来吸引私人机构投资者加入到救市计划中来。由于私人机构投资者在竞价中出价最高的才能中标,而一旦中标,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厚的政策优惠,因此会调动私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持有有毒资产的金融机构也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意外的资金收益,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金融类股票特别是银行类股票大涨的主要原因。第三,花旗和美国银行在最近都相继宣布今年以来已经实现经营盈利,这对美国财政部推出这个“消毒”计划是个重大鼓舞,一旦剥离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计划获得成功,美国的大银行就可能从此走出困境,美国的信贷市场就可能从此走向正常,美国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就可能大致完成,美国经济就可能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逐渐走出衰退,整个经济的复苏过程就可能全面启动。
毋庸置疑,奥巴马政府最近所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是美国政府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但只要认真加以分析,就会看到这些方案特别是美国财政部救市方案的致命缺陷。这主要是:
1.“消毒”计划对私人投资机构的政策优惠过头,私人投资机构只要用3%的投入就能够支配100%的资产。如果盈利,私人投资机构3%的投入可分得高达20%的利润;如果亏损,私人投资机构至多就是损失3%的资金,而不必面临任何惩罚。这种权利与义务的极不对称格局会给整个救市方案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与市场风险,再加上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市场准入制度与资格认证制度,因此就很可能是鱼龙混杂,在竞价环节与经营环节上都没有任何的制度保证,最终出现的风险仍然要由纳税人来承担。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个“消毒”计划加进了私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从而在这一点上与保尔森曾经提出的方案有所区别,但这种参与还主要是象征性的,是为了获得国会和民众的更多支持以及避免整个社会对救市方案道德风险的担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单纯地由政府出资来全额收购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2.这个救市方案在本质上是“以毒攻毒”的方案,即以政府支出的高杠杆化来取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高杠杆化。如果按照目前的方案,收购“有毒”资产的数量最终达到10000亿美元,那么政府提供的资金和担保就会达到9000多亿美元,在美国财政赤字已经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这笔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如果美联储不断地通过印刷钞票来为财政部提供资金,那么就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美元泛滥,金融危机还未离去,恶性通胀就会来临,这就必然给持有美元储备较多的国家造成重大冲击,也会给全世界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危害。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允诺的救市资金已经达到8万多亿美元,美联储的负债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美元如此泛滥,即使救市措施在短期有益,其长期危害也着实不可低估。
3.美国的“消毒”计划是以有毒资产大体确定并大致稳定为基本前提的,如果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跌,如果美国的次优贷款与信用卡市场出现严重危机,如果美国实体经济衰退的过程进一步加深,那么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就会成倍增加,美国的“消毒”计划就可能面临失败的命运。一旦市场预期进一步恶化,一旦“消毒”计划功亏一篑,那么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就会面临更剧烈的动荡和更严重的不确定性,走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泥潭就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我对美国“消毒”计划的判断是:“消毒”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毒和排毒,但很难完全解毒和全面排毒,就更谈不上“消毒”。全世界的经济衰退很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整个金融系统的“去杠杆化”过程没有完成之前,世界经济将很难真正走出危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