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一年的低迷之后,楼市的供求错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增加。
3月11日,在两会的“住房保障问题”专题采访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表示,2008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数据已经公布了,是1.64亿平方米。这里所说的空置房是指竣工以后没有卖出去或者租出去的房子。而从房地产企业层面看,可以销售的存货远大于空置面积。有人甚至悲观的估计,到今年年底空置房面积会达到4亿平米。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粗略的计算,假设商品房中70%是公寓和住宅,而每个住宅项目户均面积为100平米,那么,08年全国的空置量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套,占压资金上万亿。
其次,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面临无房可居的局面。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而且今年拟专门安排430亿元资金,用于补助低保困难家庭的廉租房建设。我们可以想到,未来三年中国的实际住房新增需求至少会达到1000万以上。
最后,再看看实际的商品房交易市场。
有分析指出,2008年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实际交易量同比下降37%,部分城市的降幅更大,有的甚至超过50%。虽然11月、12月的交易量回升,出现“暖冬”迹象,但回升并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态势。2009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跌幅比去年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7月全国房价统计对象调整以来连续两个月同比下跌;环比下降0.2%,是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
一面是大量空置房卖不出去,一面是大量无房族无房可居。我们看到,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是供求错位的局面,是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供应结构和以低收入家庭为主的不同层次居住需求的错位;是过高的房屋价格与购房者实际的支付能力的错位;而远非供不应求的情景。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促进楼市健康发展,就需要供求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房地产开发商能够主动改变策略,来迎合市场;就需要无房者调整自己的购买计划,寻找满足自身基本需求、无论是租是买但又能够承担的房子。同时也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改善供应结构,促进交易活跃,需要媒体能够及时公布供方信息,提供决策帮助。“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