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意义


南岳怀让见马祖坐禅修行,想打个招呼,马祖不理,他就拿一块石头在旁边磨起来,马祖实在忍不住,问:“你磨石头做什么?”“作镜子。”“怎么能成呢?”“那你打坐为什么?”“为了成佛呀。”“我磨不能成镜,你打坐又怎么能成佛呢?”“佛无定相,佛只是一种心态,并没有特定于什么姿态。”“那么,怎样才能成佛呢?”“打个比方吧,如果牛车不走,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当然打牛。”“可是你打坐就是打车呀。”马祖豁然领悟,终成一代著名宗师。

心如牛,身似车,人的言行举止由心支配,明心见性者不会拘泥于戒律外在形式,整日打坐、诵经哪来的佛性,烧香、拜佛心存私念是根本悟不得真心的。


  俄国作家库普林名著《亚玛》,年青貌美的玛格达琳自愿到妓院做妓,一天与另一妓女交谈,她说:“直到现在我还是个处女,你信吗?”那女笑了,“不信,你每天接客,可真是个好处女。”“不过在上帝面前,在自己面前,我是清白贞洁的处女。”

随愿皆生,神通自在,从心所愿,会当得之。深入义味,自在无碍,香气普薰,随风四散

我们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赚钱,为了啥?

个人感觉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证明自己;二是为了满足潜意识里的安全感需求,大多数人追求且最值得我们去追求正是最基本的自由,是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至于第一种,往往取决于社会取向,确切的说是人文取向。

第二种,如果可以确定,是为了‘安全感’,那么‘政治危机(战争或恐怖行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能源危机--’(而这些危机的根源是人文化危机),都会影响您的或您后代的‘安全感’---

所以,为了彻底解放我们的‘安全感’或者说是让我们的安全感,彻底安全,请参与‘人文合成与普及’吧

人文教育,势在必行。而它活力的源泉在于融入市场,心理咨询,幸福索引--是它的方向。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明天比今天幸福,而后天比明天幸福---如果这样,你就得弄明白如何才能做到并付诸实践。

什么是幸福呢?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有着很多不同解释的话题,但综合来看,还是不外乎是上面的这种希望:明天比今天幸福,而后天比明天幸福。这些没有触及幸福的根本。

有些朋友问,那么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呢?那么,我想将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幸福的成因是什么?似乎答案可以更明确一些,幸福的成因基础有三个:一是个人真实的(可以变化的,可以变化至‘满欲’而‘恒’的)思想心态;二是你的生存环境;三是你的生活人文环境。

一是个人真实的(可以变化的,可以变化至‘满欲’而‘恒’的)思想心态,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个体内心世界的成长,它的成长方向与第二,第三息息相关。

二是你的生存环境,身体以及身体可以存在的客观环境。(身体是思想变化的环境)

三是你的生活人文环境,在今天的社会,是与个体幸福观最直接的一个‘成因’。它的源头是历史,它的规整强度表现是现实。达者以不达者丧,是很多‘自己’流产的原因。

金钱与权力(一种幸福观)。

金钱与权力,一方面可以拥有;另一方面却可以将身体与灵魂捆住。有人则希望在金钱、权力与幸福之间找寻平衡,真正这样的人就走向了思想,如果可以持续,最终就是:舍------得,而后的‘有为’实践。佛学的释迦牟尼就是如此;

当然还有好多走在‘舍---’或者‘---得’的路上。

还有一些在金钱、权力与幸福之间找寻平衡的人则仅仅是为了一时的慰藉,转而继续逗留在金钱与权力的中心,工作;对这些人最大的慰藉就是‘垃圾人文’造就的崇拜,这些人不得一刻空闲,忙,交流应酬与制造交流应酬,它们不敢空闲,不能面对属于自己的安宁。

思想是一种境界,它只是给人带来感觉。在现实社会中,它好像与‘利益’无缘,即使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快乐或幸福,在好多人看来,快乐与幸福不是利益,所以------

坦诚精神虽然被‘推崇’,但要给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灌输这种精神,无论该组织或团体的规模如何,都是一项艰难而费时的工作。因为你要同人类的本性做斗争,同社会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战斗。

学会适应,我们的社会现实继续-- --;也只有学会适应,才会拥有社会公认的成功---

所以一些人选择了‘失败’---,选择了导向根深蒂固的传统,选择了艰难而费时---虽然你解放了好多人快乐与幸福的束缚---但是因为共识,你只有‘失败’---

(要写的东西太多,算了,以后再补充吧)

在人的社会里,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走出重重复复的探讨,走出上权下术的统治之道,走出‘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的幽怨,走出潜意识与意识的不协调,走出规则与潜规则的笼牢,走出循环,步入真正的和谐发展制衡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