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与企业双赢之法


 

监管与企业双赢之法
金融危机使世界突然意识到,自由市场存在一些极为严重和极具威胁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那些随心所欲的企业所无法解决的。因此,有良知的人开始呼吁加强监管。
金融危机是两个不同监管时代的分水岭。为了影响监管,企业必须将应对监管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并将监管事务从法律、技术和公关专家的管辖范围提升到首席执行官和最高领导团队的议事日程之中。每一个企业的领导人都应该培养对所在行业未来前景的洞察力,即一种能综合考虑社会政治问题、行业的渐进式变革,以及结构性变革的洞察力,并且增强支持和影响监管的组织能力。
企业面对势均力敌的多种力量,要重塑所在行业的格局时,具有长远的眼光至关重要。反映针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监管压力的战略性、长期性解决办法。监管决定通常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供大家分享,将蛋糕做大,而不仅仅是占有更大的一块。但有时只有当行业的主要参与方共同行动,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说,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上述目标才得以实现的。
当单独一家企业面对监管裁决时,努力达成有益于各个利益相关群体,尤其是消费者的解决方案的明智之处也常常显而易见。为了获得成功,企业的高管必须了解重要利益相关方具有挑战性的行动计划,并与它们合作,建立联盟,从而将企业的优先任务转变为实现切实可行的折衷妥协和追求可持续的成果。以这种方式与利益相关方打交道还可以成为在企业声誉上的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在与消费者做生意和今后与监管者谈判时都非常有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企业忽视了将自己的地位建立在监管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认为可能具有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它们有时会发现,自己虽然赢得了一次战斗,但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如自愿排放目标可能会帮助企业应对针对其自身条件的环境压力,但是,为了获得牵引效果,这些排放目标必须真实可信。当汽车制造商采纳自愿排放标准时,并未注意其现实性,后来监管机构认为这些标准要求过低,并规定了要求严格得多的排放标准。
企业领导人还必须考虑监管法规的合理水平。许多问题可以获得圆满解决。但是,层出不穷的全球性社会政治挑战,如碳排放、银行体制和资本市场的未来前景,以及技术标准等,则要求在跨国层面上制定监管标准。为了解决这些与制定监管标准有关的、非常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在政治家、监管机构、企业领导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一种互谅互让的对话。
综上所述,在企业与监管者之间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关键要完整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目标。有了这种了解,才有可能制定出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在企业与监管者的关系中,双方可能不会亮出自己所有的王牌,但将会讨论短期性和长期性问题,并分享重要和详尽的信息。一种相互信任和公开透明的氛围对于制定出利益均衡而且可持续的监管法规至关重要,因为企业对经济挑战的理解通常比监管者更深刻。总之,企业要以战略眼光来看待监管,并争取达成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从中受益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达了监管的目的:企业与监管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