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与有志教育革新者共事


    3月7日我参加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理事会的首届理事会。我本人担任着很多机构的理事会理事的名衔,但是我对于这个理事的职位特别看重。会议参加者有我非常尊敬的杨东平教授、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与张亚哲先生、西安欧亚学院的胡建波院长、南都基金会的秘书长徐永光先生、上海交大的熊丙奇教授、海外归国的王伯庆博士,另一位理事陈丹青教授因为出差而未能出席。我们议定了研究院的章程,确定研究院的使命为: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进步。确定研究院的愿景为: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民间教育智库。我们这些理事都来自不同的社会领域,均对教育革新怀有热情,用建波的话说,是一些有趣也有志的人。最后理事们选举了杨东平教授为理事长,徐小平老师、胡建波院长为副理事长,这三位在声望做事上都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全体理事均表示将各自所能拥有的资源,积极支持研究院的发展。我本人曾积极参与了市场研究行业协会CMRA作为一个民间自主协会的诞生与发展的全过程,现在我也非常乐于积极参与推动这样一个公益性的民间教育智库的发展。中国教育体制的积弊已经不容坐视,需要更多的人积极投入,有所作为。

    21世界教育研究院已经在教育问题的基础研究、地方政府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在研究院需要关注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因此要对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方案有自己的系统回应,因此提出与教育部门的官方版本有重大角度差异的民间方案版本非常有必要;研究院也需要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模式,整合多方研究资源进行教育问题的诊断与对策设计;研究院不应只注重研究,也需要重视公共教育对策的沟通与游说,产生实际的社会影响;研究院也需要改变研究方法论与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与国际教育智库的国内智库的业务交流;研究院也需要很好地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以有效支持多元化的研究课题,而系统研究项目规划对于研究院的筹资与人才发展起到核心的逻辑呈现作用。

    能参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工作是我的热情所在,也是我的责任所系,而最有意义的是,这里的每一位理事有同样的热情与责任感。革新从来不是一件简单讨好的事情,而最有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同志有奉献精神与投入的勇气。用杨东平理事长的话来说,我们做的也许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些事情,因此值得我们奉献这样的心力。

 

 

昨日场景:见鲁育宗兄推荐的几个做大学生就业节目的朋友。在上海普陀主持女性领导力论坛。然后主持人民大学在上海的人力资源研究生班毕业生创建的人力资源协会。飞往成都。

 

今日小诗:

卧游

 

结梦在异乡,

黑夜是一张熟悉的宽床,

还没听罢春蝉小唱,

启明星就升起在天花板上。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美素豆包

 

取水芹半斤,切成一寸长段。白豆腐干四块,片成八片,切出薄丝。起橄榄油锅,先倒入豆干丝快炒两分,再倒入香芹快炒两分,加食盐酌量,炒半分后,取出装入八张千张叶中,用猪小肠线扎上。放入微盐鸡汤中小火炖半小时,然后将豆包伴汤盛于八只小碗中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