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写人——关于花鸟画创作的思考


 

    齐鲁风韵•山东中国画花鸟画晋京返鲁汇报展前不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3月10日这个展览暨山东省首届花鸟画大展又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大家对这个活动比较关注。展览展出的郭志光、齐新民、李波等为代表的山东42位花鸟画家的110余幅花鸟作品,题材多为花鸟风物,形式上工笔、写意,水墨、重彩皆有,既重视对传统花鸟的继承发展,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既有绘画传统,又汇合了南北画风的优长,反映了山东花鸟画的基本面貌。


    笔者认为,花鸟画凝缩了中国文人以物寄情的绘画成就,当代画家创新应遵循画种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创作规律,以此为艺术追求,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时代气象的花鸟画佳作。因此,如何在把握传统花鸟画精神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花鸟画的意境,创意表现手法,真实的摹写画家的临境感受和艺术修为成为现代花鸟画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笔者曾在1979年师从俞至贞、康师尧、王小古诸先生学习花鸟画,虽然没有学到真髓,但感悟到了大家们创作的激情,这也一直影响我喜欢花鸟画创作的情缘。自己在临摹古人绘画的同时,更觉着当下画家文化修养的缺失和浮躁,承继传统不是空泛的模仿,而是以此作为创新的重要基础,进行借古开今的艺术创造。


    当下的花鸟画创作,在题材拓展、色彩表现、图式创新、意境追求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创作困境。在放大的尺幅空间创作,以小品为主的工笔花鸟语言如何实现灵活转换;在引入版画、油画、重彩等绘画语言后,花鸟画的本体语言特征何在;现在有些中青年画家的工笔、写意、重彩作品显然研究传统不够,一味不知取舍的引入现代绘画表面的视觉元素,追求材料变化产生的肌理效果和装饰性,完全抛弃传统,不讲笔墨,技法生涩,大而无当,不能真正理解花鸟画的传统语境和时代精神,失去了花鸟画的艺术品格,成为当代花鸟画现代形态转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实花鸟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借物写人的创举,它注重以拟人手法描写君子风骨,象征荣华富贵,追求生活的吉祥如意,最终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特殊品格,在与中国国民间美术等其他绘画艺术门类的互相影响中获得延续的发展沉淀。花鸟画是中国画区别西方绘画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艺术家特有的审美价值尺度。花之品则人之品、鸟之格则人之格,拟人、象征、寓意手法的应用使花鸟画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古代文人乐于把玩花鸟小品,梅兰竹菊作为君子品格的象征来寄情描写。花鸟画历经宫廷、民间、文人之间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中国式绘画笔墨程式、题材系统以及鲜明的艺术品格。这些花鸟画发展的内在特征规定了花鸟画的艺术品格和发展取向,也成为花鸟画创新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山东曾出了一批花鸟画的大家,老一代画家李苦禅、郭味蕖、于希宁、崔子范、张朋等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成就基础上,循花鸟画创作的传统精神,在题材拓展、笔墨出新、意境建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郭志光是现代画家中花鸟画创新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郭志光先生是我的老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观摩他的创作,聆听他的教诲。这次展览中郭志光创作的以雄鹰、仙鹤等题材的花鸟画作品在精研古代花鸟精髓的基础上对笔墨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形式重构,“重气机,讲格调”,潘天寿作品之博大,吴茀之之豪放,诸乐三之浑厚,陆抑非之灵动,陆维钊之严谨,在他笔下都有体现和发展,同时对宋人工笔,南田、华岩、任颐一派兼工带写的画法兼有吸取,这让他的作品既有江南画风之苍茫滋润,又有北派画风之粗犷奔放,形成了融南北画风于一体的写意花鸟画风格,极大的拓展了花鸟画笔墨色彩的表现张力,可以说开一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成为山东花鸟画坛的领军人物。


    我想,当代花鸟画创新,还是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精研古法,把握精髓,否则众多形式新颖但缺乏内涵的所谓创新之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画派非人为而成,也非主观努力所能达到,它需要历史的积淀,需要文化的融合,需要人文精神,更需要画家们静心的创作与创新。

己丑年春分前十天

 

郭志光 松鹫图

 

郭志光  鹤鸣九皋                         郭志光 雄无可争

  

齐辛民  晴空翱翔                        齐辛民 雄视

李波 鹤舞

曾昭明  杨文森    大棚蔬菜——星星满天

王绍波  芦汀雁影

姚秀明  幽篁

于希宁  冰魂傲骨

我和郭志光老师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