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股市实战中经常可以感到运气的作用,这一点几乎每个股民都有体会,那么运气到底是什么呢?从现象上看,股市博弈具有概率性质,这就决定了不管人计算的多么深,总会有一些计算不到的变化。这些已经超越了人凭借智力所能把握的范围,只能靠运气了。如果由于纯偶然的原因,恰好赶在不可预见的市场下跌之前卖出了股票,或者在不可预见的上涨出现之前买进了股票,那就是运气好,反之就是运气坏。除了市场方面的不可预见因素外,人的主观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控制因素。比如,博弈理论可以把研究方法教给您,但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学通它;学通之后还要看能不能实际使用;实际使用了还要保证在关键时刻不受到意外的干扰使人出错;深层意识的训练可以减少出错的概率,但深层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更多。纯理论的考察,这些问题都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的,但参与股市实战则会发现,人的决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象理论设想的那么坚固,人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而且不可能靠主观努力完全避免,要避免这些问题只能靠运气了。
在一般人看来,对这些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因素人已经没有办法可想,人能做的是把可计算可把握的方面尽量做好,而对这些不可把握的方面则只能听天由命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这样一种思路。但也有些人抱有更为刚健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那些不可控制的力量他们也不愿低头,他们不愿意听任命运的摆布,希望成为命运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深入探求命运的本质,以便找到驾御它的方法。在这方面,易学和佛学提供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理论。
根据易学和佛学理论,任何事在发生之前都有一个无形的存在,世界在普通人看来是有形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这些无形的存在依次成熟转化成现实,就象电影胶片依次投射到银幕上,形成银幕上的故事的发展变化一样。人们通常认为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在这幅图景下其实全都是被这些无形存在预先决定了的,只是由于人们只能看到有形的物质,觉察不到这些无形的存在,所以才认为它们是偶然的。这种无形的存在在佛学中称为“种子”,在易学中称为“机”。在一般人看来,在股市上赚钱是精密计算加果断操作的结果,但从种子理论来看,这一切努力只是给种子兑现创造条件,种子才是最根本的。如果没有赚钱的种子,则博弈计算再深也赚不到钱,市场可以有很多方式使操作出错。
如果细分,则佛学中所讨论的“种子”更为基本,是最微细的无形存在,易学中所说的机则要粗一些,是无形之“种子”到有形之事物转化过程中的某些中间环节,是“无形中的有形”。
易学所见是“无形中的有形”,所以,它提出的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普通人改变有形物质的方法差不多,想通过研究无形力量的运行规律而趋吉避凶,进而希望利用一些神秘方法直接影响和干预这种无形力量的运行而改变自身命运。佛学所见是“无形中的无形”,它认为趋吉避凶和神秘法术都是在枝末上用力,只能对结果做局部调整,但好坏“种子”的总量改变不了,所以不能从根本是上改变命运。要从根本上改变命运只有从改变好坏种子的数量入手。
怎样改变种子呢?因种子是“无形中的无形“,有形的方法用不上力,唯一办法是从根本处下手。佛学认为,“种子”归根到底是由每个人过去的行为产生,善行生好种感招福报,恶行生坏种感招灾祸。据此原理产生了一套可操作的改造命运的方法,并为有些人实践所证实。比如,明代的袁了凡一生实践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袁了凡在年青时曾遇到一个孔先生给他算命,把他某年当考第几名、某年当任何官职,都推算得非常精确。以后凡遇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的预料。自此他相信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交运迟早亦有一定时间,对世间的一切得失看得都很淡泊。27岁那年,他在南京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禅师说,只有凡夫才会被命数困住,大善之人命数拘他不住,大恶之人命数也拘他不住。云谷禅师教他造命之法,叫他“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并授以准提咒及持诵要诀,以期必验。
袁了凡得此法门,以后的命运就全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孔先生算他无功名子嗣,他要改变命运,发愿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第二年即中举人,十年后三千善行方才修满。然后他又发愿许三千善行求子,第二年生一子,数年后三千善行修满。然后,他又发求进士愿,这次所求事大,许一万善行,第二年得中,授宝坻知县。袁了凡忧一万善行难满,常为此不安,夜梦神人告曰,因他在任上为全县百姓减税,“只此一项一万善行已满”。孔先生算他只有53岁寿命,他没有发愿祈寿就平安度过了53岁,74岁去世。他以自己一生实践证明命运是可以转变的。
总结袁了凡改变命运的方法,先是依仗愿力与神咒的力量使所愿得成,然后修善行以还愿。中间由于地位转变,修善行的能力也在增长,原来感到难以完成的广大善行,到时候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了。这套方法深合投资的理念,投资人用此法经营自己的命运,其益处将不止于股市获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