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年度人物中的时人、达人与“客人”(图)


(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




        时势造英雄,也造就经济年度人物。
        2009年1月20日,“水井坊·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火热出炉。与往年一样,凑成这份名单的通常有三种人:时人、达人与“客人”。
        时人是指在当年大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涌现出来的热点人物。2008年中国经济界最热门的事件是什么?那自然是捐款救灾。于是有了陈光标等人的脱颖而出。
        达人自然是指那些在中国经济界与企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经济学家中的林毅夫、企业家中李宁等。
       “客人”是“CCTV广告客户候选人”的简称。名单上,那些不太熟悉的名字,或者是太富有争议性的名字,通常有“客人”之嫌。
        一般情况下,时人没有达人的实力,更不太可能成为“客人”;达人没有时人的执迷和热情,但常常抹不开面子从而成为CCTV 的“客人”;“客人”没有时人的新闻度,也没有达人的深厚基础,但却有“名利互换”的切实需求。
       在这里,且先不管是上述的哪种人,重点谈谈对韩三平、李宁、朱新礼、蒋锡培等几位经济人物的评价——
       韩三平的获奖理由是:“集资本力量,借《赤壁》东风,《长江七号》乘风破浪,中国电影《梅兰芳》。”作为一个文化商人,韩三平的获奖是有里程碑意义的。按理说,中国有13亿多人口,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过度管制,中国的文化产业并没有迸发出蓬勃的活力。反而,像日本、韩国之类的“弹丸之地”,却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强大输出国。韩三平之类的文化商人,算是巨石之下艰难钻出并绽放的一朵奇葩。
       朱新礼是2008年极富争议的一个人。很是奇怪,一份你情我愿、遵纪守法、达到双赢的企业买卖协议,为什么还会被“出卖民族品牌”的陈词滥调所攻击?学者陈志武把中国近几十的经济奇迹归结于以下主要三个理由:各国制度同质化、资本的全球化、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十数年前,国人还在为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化而惶恐不安;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却发现中国其实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受益最大者之一。
       众所周知,李宁公司是从国企健力宝公司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这总让人想起一个场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树逐渐枯死了,却在它的“腐尸”上长出了新枝,并终成参天大树。国企健力宝公司是老树,民企李宁公司是新枝;李经纬是老树,李宁是新枝。他们(它们)的经历对比,不免让人吹嘘感叹。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蒋锡培的获奖理由是:“一个用责任称量财富的企业家,十年来,他最关心的不是电缆铺了多远,而是连通了多少残疾人的心灵。”其实,蒋锡培最大的智慧,是在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身份中来去自如、举重若轻。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曾经吐露怨言:民企国企化、国企央企化、央企垄断化。而蒋锡培在铜墙铁壁中,有白驹过隙般的机敏与胆量。
       ……
       而在这次“水井坊·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中,还有一位重要的、却隐身其后的“客人”,那也就是水井坊。无论是该品牌连续三年冠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还是给每位英雄赠送其特制的美酒, 都代表着我国的民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以及支持. 
       中国自古就有“煮酒论英雄”的豪迈习气。在2008年的冬天、在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严寒中,端起一杯悠远绵厚的好酒,评谈一番年度经济人物,也算一件极为熨贴的事情。


    “水井坊·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专题链接:http://hd.cctv.com/special/C22686/01/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