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岁书画大师晏济元妙笔丹青现画展


  108岁书画大师晏济元妙笔丹青现画展

  他曾与张善子、张大千并称“两张一晏”,在美术界树立起飘逸洒脱的晏氏花鸟画风;他鹤发童颜、身心健朗,108岁仍然天天作画;他为人低调、与世无争,在重庆“隐姓埋名”达40年之久;他就是——晏济元,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重庆画家晏济元。

中国三峡博物馆,108岁晏济元坐着轮椅来到现场

  2009年2月15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在三峡博物馆中庭开幕,现年108岁的晏老乘轮椅亲临现场剪彩。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晓钟、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王超、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樊伟、原市委常委、重庆警备区司令员林尊龙,原广东省东莞市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群炎等领导出席了画展。出国访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顾问、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尼玛泽仁先生委托《首座》杂志执行社长郑权国现场致辞。

  何事忠在开幕式致辞中称,重庆文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任重道远。全市书画界要进一步认识书画艺术的重要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培养书画艺术人才,全面提升重庆书画创作队伍的总体水平。广大书画艺术工作者要潜心静气、孜孜不倦,不断提高书画艺术水平,多出精品力作,努力为重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书画艺术的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8岁晏济元出席开幕式,话语清晰,精神矍铄。

  这次书画展展出了100余幅晏老和他的弟子们以三峡历史、人文、风光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晏老作品用笔洒脱、线条流畅,显示出飘逸豪迈的气度;书画交融,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又显现出浓郁的时代精神风貌。其弟子也多为艺坛名家,如赵无畏、高济民等人的作品也令人瞩目。

数千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画展。

  精美的作品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开幕当日就有4000余名观众参观画展,持续一周的书画展成为了三峡博物馆最具人气的书画展。此次画展也得到美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中国书画报》、新浪网等媒体竞相报道。

  配合这次书画展还举办了“晏济元百年艺术人生图片展”和“晏济元师生书画作品研讨会”。图片展展现了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师晏济元先生传奇的百年艺术人生。早年与张大千、张善子并称为中国书坛艺苑的“两张一晏”。在其百年的艺术生涯中,笔耕不辍、交游广阔,与朱德、郭沫若、于右任、何香凝、张大千、张善子、谢无量、启功、吴作人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名家大师交情甚笃。曾应郭沫若之邀作国画《红日青松图》赠送毛主席;朱德称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2008年, “神七”飞船上天,载有他题写的主题书法 “和平颂”。 108岁高龄犹能作书绘画,是艺术上的一个奇迹。

 104岁晏济元登泰山

  “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22日闭幕。画展主办方统计,昨天画展首日,有很多观众涌来,一睹百岁大师的风采。这成为三峡博物馆最具人气书画展。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来,晏老的作品价格不断飙升,成为亮点。

70年前刊载“张大千晏济原捐募寒衣书画展”消息的报纸

  值得一题的是,珍贵文献现身三峡魂晏济元师生书画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尚在日本的晏济元,回国心切。日方当即加以阻拦,要他长留日本。晏济元去意坚决,巧以周旋,并以回北平办画展为由,干1938年返回祖国。船到天津时,张大千已在码头等候。二人相见,欣喜若狂,并同住颐和园“乐农轩”,吟诗作画,同年,在中山公园“水榭”联合举办画展。晏济元先生1938年就和张大千在重庆办过募捐画展,文献显示的是1938年12月3日的中央日报,题为“张大千晏济原捐募寒衣书展”,地点、时间记载清楚。据了解,这一张珍贵文献,是一位得知晏老要举办画展主动将自己收藏多年的老报纸送给晏老先生的。晏济元百年艺术人生图片展在重庆举办属首次,有关晏老的众多历史资料照片首次出现让重庆市民大饱眼福。

 张大千(左)与晏济元(中)

  重庆著名画家武辉夏曾经评论道:“晏老和张大千都由石涛、八大转而进入追踪唐、宋、元画风。唐人尚神,宋人尚形,元人尚意。我国画论中所谓形神兼备,主要是指唐代的人物画,如阎立本、吴道子的作品;宋人尚形,是指传承五代的山水、花鸟画,如荆、关、董、巨和黄筌父子与徐熙祖孙;元人尚意,是言其着重笔墨情趣,如倪、黄、王、吴的山水画。张大千在这个时期,人物画主要研习敦煌石窟的壁画:山水则转入习摹董巨;花鸟仍走宋元途径。而晏老在这个时期,人物画则多用铁线描,远追吴生,造型神态端肃,超逸生动;花鸟画则刻意写生,专师造化。并采黄筌的勾勒填彩和徐熙的水墨淡雅,故骨气风神兼而有之,布局谨严,艳而不俗。”

1964年,晏济元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画展。朱德委员长曾盛赞“国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武辉夏说:“晏济元先生以深厚的学养构成了高旷的艺术境界,积几十年艺事耕耘之所得,创清丽雅逸的画风,大笔挥洒自如,学古敌古不辍,身心两健,德艺双馨,诗书画印与道德情操相得益彰。观晏老作品,瑶台濯玉、芙蓉小鸟、蕉花八哥、孔雀仕女,无论写意工笔,皆呈精气弥漫,书画两仪之相,百岁高龄时,仍能挥椽头大笔泼墨大写,又能书蝇头小楷,绘工笔草虫,实为艺坛所罕见。”

  蔡律  2009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