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对比了美国货币供应量M3(包括现金、支票存款、家庭储蓄存款、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机构货币基金、存储机构托管账项: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初的204亿美元,增长到该文发表时的115450亿美元,认为黄金价格应相应涨到4800美元/盎司,有巨大的上涨空间。这和《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的观点较为相似。
这种研究黄金价值的思路和数据,对判断黄金长期合理的价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仅此就认为黄金价格应涨到4800美元/盎司,是片面的。不能仅因货币供应量增加,就认为一种商品或资产就应在相同时期内应有与货币供应量相近的涨幅。经济领域几乎不存在两个指标间简单的线性关系。拿股市来说,1959年到200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679.35点涨到10717.5点,涨了14.78倍。同期M3从2997亿美元增加到100760亿美元,增加了32.62倍。前者远远落后于后者。如货币供应量增幅决定了价格的涨幅,2005年末道琼斯指数就应涨到22839.75点。而且同期构成美国道琼斯指数的30家公司的盈利大幅增加,其本身价值大为增加。考虑到这一因素,美国道琼斯指数是否应涨到10万点以上?如果是这样的话,目前8000点都岌岌可危的美国股市就是遍地是黄金了。
这种判断黄金价格的方法至少忽略了四个因素:一是美元在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后已黄金价值脱钩;二是美国成功游说沙特等国接受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后,大量美元长期被用来进行石油交易。其他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交易也占用了大量美元;三是国际贸易在此期间发展迅速(表1),结算中大量使用美元;四是出口导向的新兴经济体及日本等国大量对美国出口,而美国因产业空心化导致美国经济对国民过度消费的依赖不断加大,形成不断扩大的贸易赤字,大量美元成为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仅中国外汇储备就从1994年区区516.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9460.3亿美元。绝大多数外汇储备选择了美国国债而不是黄金。美国M3中的绝大部分并未进入黄金市场。更何况,美国M3数据都是公开的,黄金市场参与者大多是知道的,应该已经体现在黄金价格上。
表1 世界商品出口额
时间
|
世界商品出口额(十亿美元)
|
1948
|
59
|
1953
|
84
|
1963
|
157
|
1973
|
579
|
1983
|
1838
|
1993
|
3675
|
2003
|
7375
|
2007
|
13619
|
资料来源:WTO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角度看目前黄金的价值。
一、美国CPI与黄金价值。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35美元等值于1盎司黄金。1945年至2008年,因通货膨胀(图2),1美元的购买力被稀释为8.48美分,或者说2008年11.79美元才相当于1945年的1美元。黄金价格应跟上美国CPI累计涨幅才能体现黄金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考虑,2008年末412.65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相当于1945年的35美元/盎司的价格。这一价格或许体现了黄金的真实价值。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及美国CPI与黄金价值。
黄金价格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直到1971年,曾经长期维持在35美元/盎司左右(图3)。在此期间,黄金价格显然是被低估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1971年,美国被迫于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两年中黄金价格大涨(图4),纠正了黄金价格相对于美元低估的情况。
如果以1973年末黄金价格106.72美元/盎司为准,考虑到1974年至2008年累计美国CPI涨幅354.24%,黄金价格应当为484.76美元/盎司。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美国CPI、美元贬值与黄金价值。
从2001年至2007年上半年,美元大幅贬值(图5),这是最近几年黄金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美元指数是参照1973年3月份6种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几何平均加权值来计算的,并以100.00点为基准来衡量其价值。2008年末,美元指数收在81.147点。美元在35年内贬值18.85%。可见,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美元贬值幅度并不大。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的黄金价格被压制、美国1974年开始的累计CPI涨幅和1973年开始的美元累计贬值三个因素,美元价格应当为597.38美元/盎司。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看空黄金价格的依据。如果黄金价格涨到了1500美元,请一笑了之,如果跌到500美元,也不要惊奇。
附图的文章,可以在这个链接看:
http://www.piccamc.com/investment_research/investpage.aspx?news_id=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