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零年薪”更重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深不见底之际,高管们卷了铺盖,或者腰包大幅缩水,总是让人有点儿解恨。
当然,政府也乐得“顺水推舟”。中国财政部最近在就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的最高年薪征求意见,据说,在征求意见稿中,标准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美国的做法看起来更严厉些,2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凡接受政府救市资金的银行或者其他华尔街机构,其高管年薪不能突破50万美元。
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家主动采取限薪举措。譬如,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今年将只领1元年薪。2月24日,又爆出了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将“分文不取”的消息。
针对马明哲“零年薪”的报道,中国平安的新闻发言人盛瑞生也作出回应称:2008年公司内外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形势和公司业绩均受到影响,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希望以不领薪酬的方式,与公司上下及全社会一起共渡难关。
对于这一新闻,公众更是见仁见智、热议一时。
实际上,由于2007年年报披露的税前薪酬达6616.1万元,马明哲已经受了1年的煎熬。尽管在一片骂声中,马明哲解释说“我要更加勤奋和努力,以对得起股东的信任和这份薪酬”,但却适得其反地引起新一轮轩然大波。
那么,此时的“零年薪”再度引起关注,自然毫不奇怪。
按照通常理解,年薪可以算做对过去一年经营业绩及表现的回报。马明哲显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而且主动放弃高薪,从这一点来看,老马还是有勇气、有担当的。至少,他在反思,而且在补救。这总比那些在坏年景里被爆出32亿天价薪酬的券商好些(后辟谣,称并非一年发完)。
更重要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时逢金融危机肆虐之世,不声不响拿着高薪以求自保的,自然不在少数,按照这类人的逻辑,公司倒闭并非危言耸听,譬如,不可一世的雷曼,不是说倒就倒么?曾经辉煌的通用,不是照样濒临破产么?那么,天价的薪水还是落袋为安的好。那么,老马明知“零年薪”会引起轰动(自然会有“作秀”等的指责),他何苦还要做这个似乎“受累不讨好”的决定呢?这可以说是其“与公司上下及全社会一起共渡难关”的最好证明。
当然,人们更乐意看到的是,马明哲并非仅仅是放弃“天价薪酬”,而是能带领平安走出泥潭、再创辉煌,让更多的客户、投资人充分分享服务与财富。果真如此,总比不拿高薪,但业绩平平要好得多。
根据最近的报道,老马也确实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誓在2009年打一场翻身仗。具体而言,就是回归主业,专注国内市场。
可以多给马明哲一点耐心,即便他过去一年做得不太令人满意,在“零年薪”之后,他更需要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