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可尝试消费券


家电下乡可尝试消费券

王  淼

据《东方早报》报道,最近,在“家电下乡”官方网站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一方面有农民消费者投诉某些“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过高,同时也有“家电下乡”经销商投诉“进价太高,赚不到钱”。分析认为,部分下乡产品价格存在“虚高”等问题。如果我们换种思维方式,将补贴以购物券等形式直接发给农民,而不再招标企业,也许家电下乡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在的家电下乡,采取的是政府招标的方式,规定投标机型的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同型号产品的市场售价,并将有关家电下乡产品的性能参数及最终零售限价都公示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官方网站上,以便接受公众监督。农民持身份证明购买,商家或客户再持相关票据去财政部门进行报销。这样一个周密的计划,为什么农民并不特别满意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市场价格变化使下乡家电的价格处于不易控制状态。家电产品,尤其是手机一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非常短。即使排除商家在投标时虚报的可能,某些产业在购买后短时间内就大幅度降价也是完全可能的,同样的产品在搞家电下乡的商家和没有参与的商家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价格,也就会造成农民的疑惑不满。

二是招标使得农民的选择有限,不容易让他们购到完全满意的家电商品。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家电下乡的品牌有限,型号与档次都处于中下等。虽然我们一直将农村市场定位于低端,但事实上,越是低端市场越需要充分的竞争,而不是施恩式地提供一些城市已经淘汰的商品。

三是程序太复杂会加大商家与农村客户的成本。我们知道,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办事效率还不高,农民为了报销补贴,可能并不能很顺畅地拿到钱,可能会跑几次,甚至碰钉子,看脸色。对商家也是如此。如果说某些大件商品在报销时可得数百元补贴尚值得农民奔走几趟的话,一些小家电的补贴不过数十元。与农村客户付出的时间成本相比,补贴的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

四是容易在农村中进一步拉大生活差距。在现有的政策下,贫困户由于没钱购买家电商品,往往无法享受政府的补贴。家电下乡的补贴可能在事实上补给了农村的“富人”。在类似的政府供给中我们都知道有过这样的例子。

此外,现有的办法还很容易被人钻空子,导致财政的补贴没有补给农民,而是补给了一些冒充农民的市民和“黄牛党”。

因此,笔者认为,家电下乡不妨借鉴一下近年的消费券模式,直接将消费券发给农民,规定一定的使用规则,任由他们购买各自喜爱和需要的商品。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公正地补贴给所有农民,保证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二来不再规定某些产品的特权,也使得农村的市场保持充分的竞争,更加有利于农村市场的繁荣和保障农村客户的权利;三来也使得某些部门失去了从招标以及培训中渔利的机会,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正性。(中国改革报2009年2月23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