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与谁共赴春天?


 

你将与谁共赴春天?——战略投资者的选择
 
单纯靠自身积累取得成功的企业极少,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都面临引入新的投资者的问题,新股东的选择就好比是“找对象”,选择和谁合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选择的对象合适,企业未来的前程可能如春光般灿烂,上市融资一路平坦;选择的对象不合适,则可能使企业在纷争与阻碍中裹足不前,但要获得幸福的“婚姻”,在选择“对象”时你必须遵循一些共性的原则,下面的原则对那些未来准备通过上市融资的企业组建幸福的“家庭”可能有所裨益。
 
选择对现有业务拓展最有帮助的作为合作伙伴
有时候一觉醒来你可能发现面临多个对象可供选择,它们不约而同地看好你的项目,并有意加入到你的公司中来,这时候你尤其要提醒自己不要判断错误。
一个从事宽带网络产品的公司在首期融资的过程中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该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宽带网络接入软、硬件研制及推广业务,与国内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台湾设有研发基地,在开发适合国情的宽带网络产品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随着国内小区宽带网络建设的热潮在国内兴起,公司的业务保持了强劲的成长势头,但由于资金缺乏公司生产规模受到限制,因此公司决定引入新的投资者吸引增量资金。经过初步筛选之后,最后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机构投资者,一个是境外的风险投资,可以投入的资金较多,但要介入公司的管理;另外一个是国内的一家IT公司,除了技术方面对公司产品研发有所补充外,同时也能帮助公司拿到额外的定单,但其资金量投入不如风险投资。在我们的建议下,这家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尽管该公司资金的投入有限,但该公司熟悉国内的IT市场的环境,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有助于公司业务的拓展,反观风险投资公司,除了资金优势给企业现有业务发展带来的机会相对少的多。
“不要只盯着谁的钱更多”,是一句简单的忠告,但很多最后失败的案例恰恰是由于忘记了这个简单不过的结论。
 
尽量避免同业竞争和减少关联交易
对于想进一步上市融资的公司来说,引进新的股东或股份公司改造仅仅是为了使公司具备更好的条件,所以切不可因小失大,给今后的上市融资设置障碍,这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引进新股东过程中产生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同业竞争是在引进新股东时必须要规避的,因为同业竞争会对上市形成实质性障碍,而关联交易虽不构成直接障碍,也会增加大量信息披露的工作量,所以也应尽量减少关联交易产生的环境。具体到新股东引入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引入与现有业务形成竞争关系或保持大量业务往来的公司作为新的股东,否则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将不可避免。我曾为一个项目作过咨询,该公司主要是生产高档的TPU和TPR鞋材,但公司在成立时引进了一家韩国的同类企业作为第二股东,持股比例占到30%,对这个项目来说,外资虽未构成控股,但为了避免同业竞争的嫌疑,新成立的公司还是与韩方签订了一个协议,韩方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对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很多公司习惯选择与公司业务有关的企业作为新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要上市融资,则最好尽量控制交易的数量。一家公司准备选择几个大的下游顾客作为新股东,共同成立股份公司,最后被我及时制止,因为公司对这几个客户的销售占到公司销售比例的近50%,公司成立以后将产生大量的关联交易。
 
使公司的股东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的初期形成了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于想通过上市融资的家族企业,我们有一个建议,即尽可能借助引进新股东的机会优化股东结构,通过引入新投资者淡化家族企业色彩。尽管目前有浙江天通、广东榕泰、太太药业等几个家族企业成功实现了上市融资,但由于家族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将给监管带来诸多困难,因此纯粹的家族企业上市面临的困难更大。
去年以来,一度呼之欲出的国内创业板市场曾给很多成长性企业带来了融资的希望,但目前创业板市场的石沉大海以及用友软件等公司的示范效应使不少具备在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开始失去了等待的信心,准备调整融资策略,试图转向主板上市。但据笔者所知,由于很多企业去年年底准备在创业板“冲首批”上市,碍于创业板咨询文件里有关业绩连续计算的限定而放弃了引进新的投资者,从而目前的股份公司依然是保持了原有的家族式的股权结构,对于这部分准备调整融资策略的企业来说,通过引进新股东的方式优化股东结构很有必要。我的一个客户就属于前面讲的这种情况,公司于2000年10月份完成改制,但当时未能引进新的股东,形成了几个兄弟做股东的局面,公司决定在改制满一年之后进行增资扩股,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入新的机构投资者,淡化家族企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