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两相融-----马世治诗画浅赏


(朱云泉原创 )

诗情画意两相融
 
——马世治诗画浅赏
 
不久前,笔者从朋友送的一本台历上读到了我市著名画家马世治的部分作品。这些新作不仅画工精细,而且诗韵传神,别有情趣。
 
重视画中题诗,把诗、书、画结为一体,是马世治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在画面上题句写诗,不仅可以在构图上起到调节器节繁简虚实、平衡轻重疏密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点醒主题,使“诗情”与“画意”自然融汇。马世治的题画诗自然切题,内涵渊厚,读来倍觉兴味盎然。
 
“风和日丽春光好,香凝大地满园辉。绰约风姿赋神韵,雍荣华贵称花王。” 这是对牡丹的夸耀。“清溪倒影入空寒,月色梅花共一般,夜半落英看不见,暗风吹附墨栏杆。”“转眼光阴成老叟,喜能笔墨应人求。未知八哥谈何事,一树梅花暗点头。”这是唱给梅花的赞歌。“春色犹未足,花心待发时,借问少林叟,何以独无诗。”是海棠花边的写意。读罢这些地花边的诗,再去欣赏一下诗旁的画,就会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
 
寄情于诗,传神于画,以墨抒情,以情写画,是马世治诗画艺术的又一重要特色。“为爱霜花带墨香,一生从不斗春光,篱边画里都清雅,与汝齐延晚节长。”“众花凋落一时稀,东篱黄花别有姿。劲节临霜骋素志,千古高风入吟诗。”这两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菊花的形神和气质,寄予托了作者不争名利,保持晚节,耐得住寂寞的情怀。“老母生前爱此花,年年入夏即扦插。如今花繁枝叶茂,慈母含笑九泉下。相思之情实难熬,何日跟前当妖娃。”马世治的母亲酷爱丹青,因而慈爱母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把怀母感师之情深深寄托在自己创作的这幅“宿栖花”上了。
 
感悟人生,寓涵哲理,又是马世治诗画的重要特色之一。“一生笔墨结姻缘,五十方过又两年,去日烟云来日贵,生时酸苦熟时甜。”马世治在一幅葡萄画边题这首诗时,正值他五十二岁生日,回顾自己半年笔墨生涯中的酸甜苦辣,使他更加感悟到来日的宝贵,从而终日辛勤耕耘要把自己的有生之年献给深爱的文化事业。在马世治创作的一幅寒鸡图上有这样一段诗句:“寒鸡相偎依,取暖共所求。见食急相争,忘却曾同舟。秦晋合好,楚汉同盟。闯王进京,天国分崩。历史无情,千秋一痛。偶感此图,万世戒之。”作者把寒鸡相偎相争的现象与人类历史联系起来思考,寓教于诗画之中,令人深省。此外,马世治的画作中还有不少言简意赅的题句,如:“一世清白”、“高洁“荷塘情趣”、“背负青天”、“映日荷花”、“四月好花开不败、闰月开到十三回”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北宋张舜民有句名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写下了“李候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的名句。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我国画家所渴求的完美境界。马世治在这方面的探索应该说是有所突破。但愿他有更多更美的诗画佳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