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不是从命题,而是从故事出发的。
二、既然从故事出发,就不能不把它想透彻。
三、如果故事的进展骤然间发生极坏的转折,那就必须把这个故事想透彻。
四、极坏的转折并不是能事先预见到的。它是通过偶然事件发生的。
五、剧作家的艺术就在于:在情节中恰到好处地插入偶然事件。
六、戏剧情节的承担者是人。
七、戏剧情节中的偶然事件表现在:何时、何地、何人偶然遇见了谁。
八、人物行动越按计划进行,偶然事件落到他们身上时的效果就越显著。
九、按计划行动的人物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他们通过偶然事件达到了目的的反面,那么,偶然事件对他们来说就最糟糕不过了;所谓目的的反面,正是他们所担心的,是他们所要设法避免的(例如俄狄浦斯王)。
十、这样一个故事固然是怪异的,但并不荒诞(悖理)。
十一、它是似乎荒谬而实际上可能的反论。
十二、剧作家同逻辑家一样不能避免这种反论。
十三、物理学家同逻辑家一样不能避免这种反论。
十四、一个描写物理学家的剧本必须是似乎荒谬而实际上可能发生的。
十五、不能把物理学的内容,而只能把它的后果当作目的。
十六、物理学的内容涉及物理学家,而它的后果涉及一切人。
十七、凡涉及一切人的,只能由一切人来解决。
十八、涉及一切人的问题,个别人想自己解决的任何尝试都必然失败。
十九、现实性显现于似乎荒谬而实际上可能发生的事物之中。
二十、谁面对似乎荒谬而实际上可能发生的事物,他就置身于现实之中了。
二十一、戏剧艺术可以欺瞒观众,使其置身于现实之中,但不能强迫观众顶住现实,甚至去左右现实。
迪伦马特(1921~1990)Dürrenmatt,Friedrich
瑞士剧作家,小说家。1921年1月5日生于瑞士 伯尔尼州的科诺芬根一个牧师家庭,卒于1990年12月14日。青年时期先后在苏黎士和伯尔尼攻读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在苏黎世《世界周报》任美术与戏剧编辑。1946年迁居巴塞尔,开始职业作家生涯。次年发表他的第一部剧作《立此存照》,描写16世纪明斯特一个再浸礼教徒为了信仰宁可抛弃财产和家庭的故事。剧本在苏黎世首演成功后,又相继于40~60年代创作了《罗慕路斯大帝》、《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戏剧界的声誉。曾获德国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奖、瑞士伯尔尼市颁发的文学奖,意大利广播剧大奖等。
《罗慕路斯大帝》是作者的成名剧作,剧本描写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面临日耳曼大军压境,仍然不理朝政,听凭帝国走向灭亡的故事。《老妇还乡》是作者代表剧作。《物理学家》表现了冷战年代科学与人类命运的关系。物理学家莫比乌斯发明了一种万能体系,唯恐为军事大国利用,便躲进疯人院。东西方各派一名科学家打入疯人院,去争取莫比乌斯。女院长得到万能体系的资料后,借口3位物理学家杀死了3名护士,把他们终生监禁在疯人院里。女院长自己却真的疯了。这是一出采用三一律形式的哲理剧,人物的疯言疯语,既有喜剧的滑稽,又有悲剧的严肃。
迪伦马特还擅长写犯罪小说,他认为反映犯罪问题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方法。作为戏剧理论家,迪伦马特著有《论戏剧》、《戏剧问题》、《弗里德里希·席勒》等论文,建立了他的悲喜剧理论。
关于迪伦马特喜剧《物理学家》的二十一点说明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