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敬学亭 莘莘学子情


       走进天津一中的校门,右面一座古朴典雅的景亭会跃然闯入你的眼帘,它的秀美、它与校园草坪绿地的协调,不能不令你驻足欣赏一番。这就是1997年一中50周年校庆前六五届高三·五班全体校友向母校献上的一份礼物——敬学亭。

敬学亭,亭高5米,象征一中已有五十年的光荣历史;整齐厚实的花岗岩底座,象征母校为学子们的人生道路铺就了坚实牢固的基础;四根方形亭柱,象征四方学子不负母校重望肩负起时代的重任;金黄色琉璃瓦卷云亭顶,象征母校昔日的荣耀和今日的辉煌。亭首,一面绛红色大理石匾额,镌刻“敬学亭”三个大字,字迹质朴酣畅,笔锋柔中带刚,将一中教师们五十年来为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莘莘学子对母校眷恋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韦力先生挥毫精心题写的。拾级而上,亭廊正中高悬一块牌匾,上面镌刻着隶书体匾文:“敬学亭:世间受人敬之者众,惟敬学义远且深居之上。夫敬学着,尊师长、睦同窗、爱吾校、惜时光;善博取、求真谛、致于学、毕其力;采古今之所长,集中外之所成,拓科学之发展,促社会之进步,图民族之强盛,达世界之大同。此乃一中校训之精髓也。故捐筑此亭,名之曰‘敬学亭’,旨在新老学友共勉,以弘扬母校之优良校风耳”。匾文落款是六五届高三·五班全体校友的名字。
捐筑敬学亭的六五届高三·五班,当初在同年级六个班中是较为团结和开展各项活动较为优秀的一个班集体,具代表性的有两件事:一是每年一度的年级篮球联赛,高三·五班篮球队在个头、技术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完全靠场上队员集体的智慧、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精神和场下同学齐心呐喊助威的声势取得三年三连冠的好成绩;二是六三年那场特大洪水,他们在子牙河畔大堤上连续奋战八个昼夜,完成护堤任务后有26个同学患上伤寒、肝炎、急性风湿热等重病卧床数十日不能到校上课,他们互相慰勉、补课,不让一个同学掉队。毕业后,他们在祖国各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心心相通、联系频密,都为曾在一中同窗共读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倍感亲切和自豪。一中朴素的校园、优秀的教师、良好的学风、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无一不使他们深深怀念。这种诚挚的感情促使他们早在校庆前两年就筹划为母校捐筑一永久性纪念物。当建亭方案确定后,无不积极响应,少则一、二百元多则数千元,陆续汇集到天津。校友会赵维忠老师得知他们的心愿和热情后,立即向校领导作汇报,得到校领导的首肯,指示学校有关部门给与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校友和母校共同努力下,建亭工程恰巧在香港回归之日竣工。9791450周年校庆那一天,海内外校友汇聚一堂,纷纷到敬学亭观瞻并拍照留念,这给捐筑建亭的六五届高三·五班全体同学带来莫大的欣慰。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十年。这十年里,一中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数十年里都是在解放前英国殖民驻军营盘的平房和马号的基础上建起的天津一中,如今高楼林立,气派非凡,昔日的景象已荡然无存,唯独敬学亭被保留下来,亭亭玉立在绿树掩映之中,飘荡出一股沁人心扉的怀旧之情。今年九月22日,一中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庆典。当海内外学子们再次汇聚到母校的时候,敬学亭可能成为大家合影留念的一个热点景区。那时,敬学亭已不再是六五届高三·五班的专属纪念物,而将成为一中六十年来为祖国培养的十数万莘莘学子同母校心心相连的一条感情纽带。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亚洲教育家”、天津一中原校长韦力先生为敬学亭题写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