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校园事故。12月7日晚,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了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一名学生下楼梯时跌倒,骤然引发拥挤。到目前为止,已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事发第二日,湘乡市教育局长即被就地免职,育才中学校长也被刑拘。
每每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人们总是习惯于说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或者说这是血的教训。可是,我实在不知,这警钟到底有没有敲响,这血的教训究竟教训了谁。如果警钟真的敲响了,为何还会频繁产生“血的教训”?莫非,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惨剧还不够惨?
如果不是出现了重大伤亡,相信湘乡的踩踏事故是吸引不了多少关注目光的,教育局长大概也没那么快被免职。校园安全事故年年都有发生,人们早已“审痛疲劳”。即使是踩踏事故,相关案例也可信手拈来。就在12天前,重庆彭水县一所小学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数十人受伤。伤亡重大的事故也不鲜见,譬如,2006年11月,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6死39伤;2005年10月,四川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死17伤。
这些血的教训,除了“教训”到那些无辜学生,对教育部门官员、学校领导及老师的触动似乎并不大。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如果不是事故太严重,主管的官员甚少被严厉追责。也就是说,只有出现重大伤亡,才可能真正教训到相关官员。但官员被问责,并不意味着其他各地学校就闻到了警钟的味道。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这事儿发生在自己头上的几率实在微乎其微。除了少数有点责任感的学校临时性搞点逃生演习、安全检查之类的活动,之后,大家也就把教训给忘记了。而教训,就喜欢专找忘记教训的人。
要发生多么惨的惨剧才能敲响警钟?或者说,什么样的事故才能真正震撼到教育管理者的心灵,促使他们尽快给出对策?我当然承认,校园安全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但“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是老师从小就教给大家的道理。譬如,一再发生的踩踏事故,足以说明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缺位,急需补课。当媒体公布第一起校园踩踏事故的时候,各地教育部门就该要求学校在学生放学时,按楼层有次序地离开;同时制定安全教材,要求学校定期上安全课,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逃生技能。可以肯定,这样的安全教育是可以杜绝踩踏事故在后来一再发生的。
当然,我们知道教育主管部门现在重点还是在抓应试教育,不舍得拿出课时分配给其他与升学无关的教育。诸如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教学,目前却是各地学校最薄弱的环节。也许,当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疫情在学校传播得更广,学生辱师弑父之类的事情发生得更离奇,可以真正警醒教育管理者们。
每每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人们总是习惯于说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或者说这是血的教训。可是,我实在不知,这警钟到底有没有敲响,这血的教训究竟教训了谁。如果警钟真的敲响了,为何还会频繁产生“血的教训”?莫非,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惨剧还不够惨?
如果不是出现了重大伤亡,相信湘乡的踩踏事故是吸引不了多少关注目光的,教育局长大概也没那么快被免职。校园安全事故年年都有发生,人们早已“审痛疲劳”。即使是踩踏事故,相关案例也可信手拈来。就在12天前,重庆彭水县一所小学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数十人受伤。伤亡重大的事故也不鲜见,譬如,2006年11月,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6死39伤;2005年10月,四川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死17伤。
这些血的教训,除了“教训”到那些无辜学生,对教育部门官员、学校领导及老师的触动似乎并不大。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如果不是事故太严重,主管的官员甚少被严厉追责。也就是说,只有出现重大伤亡,才可能真正教训到相关官员。但官员被问责,并不意味着其他各地学校就闻到了警钟的味道。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这事儿发生在自己头上的几率实在微乎其微。除了少数有点责任感的学校临时性搞点逃生演习、安全检查之类的活动,之后,大家也就把教训给忘记了。而教训,就喜欢专找忘记教训的人。
要发生多么惨的惨剧才能敲响警钟?或者说,什么样的事故才能真正震撼到教育管理者的心灵,促使他们尽快给出对策?我当然承认,校园安全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但“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是老师从小就教给大家的道理。譬如,一再发生的踩踏事故,足以说明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缺位,急需补课。当媒体公布第一起校园踩踏事故的时候,各地教育部门就该要求学校在学生放学时,按楼层有次序地离开;同时制定安全教材,要求学校定期上安全课,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逃生技能。可以肯定,这样的安全教育是可以杜绝踩踏事故在后来一再发生的。
当然,我们知道教育主管部门现在重点还是在抓应试教育,不舍得拿出课时分配给其他与升学无关的教育。诸如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教学,目前却是各地学校最薄弱的环节。也许,当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疫情在学校传播得更广,学生辱师弑父之类的事情发生得更离奇,可以真正警醒教育管理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