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会议上,苏晖在发言中说:由于千万辆级汽车市场的实现,从规模上和供需矛盾上,将对汽车后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售后市场在转型期的人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将拖汽车工业发展的后腿。
到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77亿辆。其中,汽车6962.60万辆。2009年上半年汽车净增495.40万辆,增长7.66%。今年汽车销售将超过1350万辆,增长40%以上,这对汽车行业来说是意外的惊喜,但是由于缺乏跨行业的统一规划,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紧张因素:道路、停车、能源、环境、修理等等。汽车产业管理在工业信息化部,汽车销售在商务部,车辆管理在公安部,汽车修理行业管理在交通部,公路建设和管理在交通部,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在城建部,连汽车工业自己都没想到今年会增长40%,那么其他部门就更难以预料了。
这两年,关于汽车维修培训的广告中,都会引用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中的一段话:目前国内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有100万。由于汽修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修岗位,从而造成大量的经营与质量问题。北京德翰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度汽车行业薪酬调研报告》中指出,效率高、质量过硬 的高级蓝领工人成为稀缺资源,技术高超的蓝领汽车修理工年薪高达18万,比一个普通白领的年薪高出近一倍。但仍然招不上人来。
汽车产品技术发展很快,随着汽车电子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世界汽车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产品价值占整车总价值的比例逐年上升,2001年,这个比例约为23%,2006年已超过28% 。2010年,将超过35%,汽车已经逐步演化成电子产品。在现在的汽车产品上,约60%~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或与汽车电子技术有渊源。汽车产品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每年都会有上百款新车上市。另一方面,汽车维修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各种先进检测设备与仪器,对汽车修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人才技术层面偏低,大多维修人员只懂一般的机械维修知识,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碰到一些故障就无法解决了,缺乏那种既懂得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能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的人才。
目前国内共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企业33万家,据一份对831家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维修企业工人文化程度比例为:初中以下38.5%,高中51.5%,大学专科以上10%,而发达国家这种结构比例为2:4:4。在我国汽车修理行业员工中,高级技师占1.5%,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 35%,初级技工占60%。在发达国家,汽修企业里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占15%。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除了修理和保养之外,汽车技术咨询、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法律、汽车营销方面的人才招聘也十分紧缺。
在汽车后市场人才普遍紧缺的背后,隐藏着更为让人担忧的问题: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农村地区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我们在谈到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性时往往都要强调汽车工业的带动作用,汽车后市场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与汽车保有量有直接关系,每辆汽车每年大约要支出车价1/10的费用,以6000万辆保有量计,汽车后市场产值将在6000亿元以上,远远超过汽车工业3000亿元的产值。汽车后市场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方面贡献也超过汽车工业本身,因此应当重视解决汽车后市场人才紧缺的问题。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