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联手打造液晶面板产业链 中国彩电工业走进新时代


两岸联手打造产业链

   日前,全球电子产品受托生产巨头鸿海集团宣布,通过旗下子公司群创光电吸收合并,全球液晶面板市场NO.4的奇美电子,以及台湾仁宝电脑工业集团旗下的中小型尺寸液晶面板工厂统宝光电公司,打造一个从智能手机屏幕到大型液晶电视面板一体化的“完整”液晶面板产业链。

   另一家巨头,友达光电则在日前宣布在进一步强化与四川长虹液晶面板合作项目的同时,展开与全球第三大白色家电集团,大陆最大的家电集团—青岛海尔的液晶面板工厂投资合作项目。

  据了解,上述两件足以影响全球液晶面板供应链市场未来格局的事件,均与目前两岸经济合作升温,大陆市场彩电市场火爆及市场潜力巨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DisplaySearch等权威市场调查机构近来所发布的有关大陆市场液晶电视及液晶面板产业报告,称今年大陆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万台,明年则达到35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面板产量将上升到4800万张,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将提升到20%左右。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加之日前韩国知识经济部长官崔炅焕访华时,明确表态支持三星电子、LG显示器苏州及广州8.5代液晶面板投资计划。京东方等内陆面板企业加快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步伐等因素,友达光电、鸿海集团(奇美电子)两大巨头之间角力的关键便在于谁将“吃定”大陆市场,谁就能掌握未来市场的主导权。

该业内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无论奇美与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光电合并事件,是否受到TCL“挖角”奇美技术人员的影响。但是,随着大陆采购团两次赴台,给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等液晶面板厂商带来44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平安入袋”的事实,任谁也无法改变。

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在日前出席“第6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时,指出:大陆市场潜力巨大,两岸产业合作更加开放才能互利双赢。并表示,3G通讯标准TD-SCDMA、平板显示器、新能源和互联网电视将是两岸未来的重点合作领域。

25日上午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杨毅则表示:“就当前而言,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进两岸协商,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同胞谋取更多的福祉和利益。”杨毅进一步强调,在两岸推动协商经济合作框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平等互利,相互开放”,在此基础上将充分地考虑各方合理诉求,共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进步。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三星电子、LG显示器、夏普等日韩外资巨头争相在华投资液晶面板工厂而言,鸿海、友达光电、龙腾光电等台企投资大陆具有着不可比拟的地缘、情缘、血缘优势。因此,两岸携手打造液晶面板产业链,共享全球市场,前景更为辽阔。”

彩电工业步入新时代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0月份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同比增长13.7%,达到1055.73万台;累计产量则同比增长4.2%,达到8207.93万台;相对于08年12月份同比负增长2.9%,2月份累计产量同比负增长21.4%以及3月份月度同比负增长0.6%,累计同比负增长9.2%;4月份累计产量同比负增长7%而言,5月份以后月度同比、累计同比双双保持增长态势,个别月份月度同比增长幅度甚至达到2位数以上(见附表)。

 

2009年1-10月份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台 %

月度

08年12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当月产量

885.2

458.6

733.56

834.88

747.44

796.87

881.65

1034.48

1154.04

1055.73

累计产量

9033.08

910.62

1734.27

2502.27

3355.18

4174.28

5017.51

6075.24

7168.73

8207.93

月度同比

-2.9%

13.2%

-0.6%

11.3%

14.9%

3.8%

3.6%

15.1%

5.3%

13.7%

累计同比

6%

-21.4%

-9.2%

-7%

0.3%

1.3%

2%

4.3%

3.3%

4.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城市市场数字电视更新换代需求增加,农村市场平板电视普及加速,未来数年内我国彩电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该人士表示认可DisplaySearch、iSpulli、GFK等全球权威调查机构对中国大陆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市场,并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等预期性判断。

  同时,该人士指出,恰恰由于中国大陆彩电工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城乡市场平板电视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的提升,价格效应的凸显,加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面板产业规划等长效性政策刺激及延伸效应,中国彩电工业将迎来“自主发展、产业链完整、市场全球化”的新时代。

  他表示:“不过狭隘的地域观念、技术观念、市场观念将成为部分海外企业分享中国大陆市场消费潜力‘拦路虎’。无论是两岸经济合作还是日韩在华投资,所谓的核心技术外流、潜在威胁、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等担心均将成为多余。”

  资料显示,正是在大陆彩电企业大量订单的拉动下,那些处于半停产状态的台湾面板厂商才得以盘活。另一方面,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总数已超过3300家,投资总额超过360亿美元,台资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出口额约占大陆信息产业的20%。

与此同时,日韩在华投资的电子信息企业在销售额、利润及出口额所占比例方面也相当可观。仅以韩国半导体巨头海力士为例,目前海力士中国工厂占据着该公司DRAM生产的50%,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创下了41%的历史新高;该公司前3季营业收入中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即占了半数以上。尝到排除国内异议在华投资54纳米生产线甜头的海力士半导体,更是计划进一步加大其在华工厂的投资,投建全球先进的44纳米生产线。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考验的并不是单纯的企业实力,而是其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及对中国大陆市场潜力的判断和投资魄力。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液晶电视面板产业链的初衷,并非打造一条完整彩电工业产业链那么简单;而是致力于构筑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分享、融合”型全球化产业合作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

   他进一步表示,面板产业、光电产业、集成产业、彩电工业、计算机工业以及信息化产业,在概念上有着相应的独立性,但是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彩电工业进入新时代并非孤立,而是与其他关联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互为推动。

  甚至在彩电工业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方面,中日加强废旧家电再利用技术合作,两岸企业签署“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合作框架协议”,以及通过立法手段吸收引进欧美日韩家电、电子工业巨头在华加大绿色投资,参与中国家电、电子工业构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进程等等。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前30年我国彩电工业“开放、引进、发展”的成长模式而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30年我国彩电工业新时代的三大主要的发展特征。

“不过要实现上述目标,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作用至为关键。数量经济、实体经济、物质经济的发展动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持续加大R&D(研发)投入,甚至拟定统一的法定标准推动企业加大科研进步,对于未来30年我国彩电工业的发展相当必要。”该人士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