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要过绝,绝了别人同时也绝了自己。 给人后路,同时也是给自己。
宋朝的法演禪师有回说戒说: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易,生变也);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这就是在警示我们,凡事皆不可太过极端、绝断,当留点空间给自己或别人。
「势不可使尽」:有人认為权力在握,咬三喝四,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更有些人,更是乘势而起,争一时的龙凤。而不知道,势力一用尽灾祸到来时,正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悔都来不及了。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时,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时立即隐退,就和他的徒弟乘舟而去,从此就不回来了。后来改名為陶朱公,以后因经商而致富。范蠡曾派遣人写信给文种,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却不愿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而死。
「福不可受尽」:有的人认為拥有了钱财,人生就很幸福。但是金钱若使用不当,往往是罪恶的来源。而今日社会上更有许多不知慈悲助人,只知守住金钱,他们虽然富甲一方,但是因為不会使用金钱,「金钱」只会徒然增加他们的烦恼与业障而已!更有人行乐及时,「有福不享人笑痴」。但是他们不知道,福如果享尽,就算是天人,也会有「五衰相」的现象;更何况我们这些博地凡夫,业深福薄,失人身易,得人身难。纵情财色名食睡,恐怕要堕入地狱,变成阎罗王的点心了。
「话不可说尽」:凡事要留个餘地,愈是愤怒的时候,愈是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佛经上说:「瞋火能烧功德林」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言语,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与功德。待人谦逊包容,不骄矜,不恃宠,静坐常常思维自己的过错,閒谈时不要去谈论别人的是非,要常常反省检讨自己的缺失,而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错。寧可他人负我,我决不负他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能够以如此宽容,体谅的心来对待社会生活的一切,摆在眼前的必定是一条坦荡的大道。
「规矩不可行尽」:但是有的人,发号施令,自以為威仪具足,唯我独尊。却不知道,好的翁姑,也不能不「不痴不聋」;调和君臣的宰相,更不能不「肚大撑船」。明察秋毫,戒律森严,往往刻薄寡恩,要明白,就算是佛戒也有开解。商鞅协助秦孝公变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质朴落后的秦国,变成威震天下的强权,这是中国歷史上极少见的异数;但是,商鞅本人也為这个成功付出惨重的代价。
商鞅突破传统,推行新政,却遭到极大的阻力。原来秦国政府一向是雷声大雨点小,凡事因循苟且,未能得到人民的信任。> 為了改变人民的观念,树立政府的威信,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并贴出布告说明:「搬木柱到北门的人,赏黄金十斤。」谁也不敢相信天下会有这麼好的差事,没有人肯去试。商鞅把奖金提高到黄金五十斤,但是人民仍然怀疑,不敢去搬。过了几天,才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来试,当他把柱子搬到北门时,立刻得到五十斤黄金。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全国,老百姓才肯相信政府是言出必行的。以后商鞅所颁佈的法令,人民都不敢怠慢,新法也跟著顺利推展开来,这就是有名的「徒木示信」的故事。
老百姓都能服从法令了,可是许多权贵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回太子犯了法,太子自以為王位继承人,没有什麼关系,但是商鞅却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太子犯了过错,是他的老师管教不严,应该由老师负责。於是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都遭到处罚,从此以后,就连贵族也不敢随便犯法了。
此时的商鞅权倾朝野,功高望重,但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暗中忌恨他的人也愈来愈多了。秦孝公去世,曾经遭商鞅惩罚的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太傅公子虔大权在握,為了报复当年受刑的耻辱,於是联合其他怨恨商鞅的贵族,共同控告他谋反,并下令缉捕。商鞅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打扮成小兵模样逃亡。到了下关想要投宿旅馆,但没有带身份证明,旅馆老板告诉他:「商君公佈的法令,不收来歷不明的人,违反规定会被杀头示眾。」到了这时候,商鞅不禁叹息的说:「我真是作法自毙呀!」秦国的追兵迅速缉捕到商鞅,惠文王下令将他五马分尸,而他的族人也受到牵连,被杀得一个也不剩。故「势不可使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规矩不可行尽,凡事太尽,缘份势必早尽。」
阳朱前往宋国,住在旅馆裡。旅馆的主人有两个妾,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丑陋的却颇得宠爱,而漂亮的反而备受冷落。阳朱觉得很奇怪,问主人到底是什麼缘故?主人的回答很有意思:「那个漂亮的自以為漂亮,而表现得很骄傲,因此我不但看不到他的美丽,反而感到很厌嫌。而长得丑陋的这一位,自认為不美,表现得格外温柔顺从,因此我喜欢她的温柔顺从,也就不觉得她有什麼丑陋的了。」
阳朱在魏国京城遇到老子,特地趋前请教。老子叹了一口气说:「我本来以為你是可以受教的,现在才知道你根本不堪造就。」阳朱不能服气,请问其故?老子说:「你骄矜自满,目空一切,而且自命清高,不能包容,像这样谁敢跟你相处?你要知道,一个真正清高的人,绝不会处处表现出很清高的样子;而一个品德修养很完美的人,反而显得朴实谦下,让人看起来好像有些缺陷。」阳朱听了,立刻诚惶诚恐谢罪道:「承蒙赐教,我知道我的过错了。」
原先阳朱住进旅馆时,旅馆主人毕恭毕敬亲自為他安排席位,女主人毕恭毕敬亲自為他送上盥洗用具,住店的客人却一个个地走避,连正在火炉旁取暖的人,也马上把地方让出来。等到领教老子一席话之后,人际关系有了改善,大家渐渐跟他亲热了起来。
「高者必堕,物极必反。」飆风发发,却是不能终朝;细水捐捐,才能绵绵长流,岂不见,刚强的最易摧折,柔弱的反而成了「生之徒」。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和其光同其尘,抱其扑守其真。
圈悟禪师心要:「得道的人,犹如三家村裡汉。」三家村系譬喻穷乡僻壤,三家村裡汉可说是乡巴佬中的乡巴佬。如果我们得了无上大法以后,能够以三家村裡汉的态度看待自己,不求名闻利养,作一个道道地地的小市民,走在路上,虽其貌不扬,不受人瞩目,也不会感到自卑;纵使被忽略、轻视、毁谤,也不会在意,那麼修行非常安全,纵使临终老死,不為人知,亦如孔子所言:「人不知而不慍也。」
凡事太尽,缘份誓必早尽,很值得玩味!
人生的四个不可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