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2)哭中藏奸,曹操意味深长的痛哭


  典韦是曹操帐下的一员猛将。《三国演义》第十回这样写道:“一日,夏侯敦引一大汉来见,操问何人,敦曰:‘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敦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操曰:‘吾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敦曰:‘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操即令韦试之。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岿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锦袄,及骏马雕鞍赐之。”

  你瞧瞧,寥寥几句,典韦刚直、勇猛的形象跃然纸上。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过八十一斤,而典韦的铁戟重达八十斤还能“运使如飞”,所以,他的武功绝对不在关羽之下,凶猛也不亚于张飞;关羽、张飞可能连老虎都没有见过,更不可能“逐虎过涧”。但曹操的做法则更加耐人寻味,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不经讨论,直接提拔典韦为自己的警卫员,还解下自己身上的锦衣披在典韦身上,并赐给骏马雕鞍,那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你现在就是我的人了。

  曹操第一次与吕布大战,被四将所围,打不过人家,当时“箭如骤雨将来”,曹操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连滚带爬、连哭带喊:“谁来救我!”典韦这时候正在喝酒,一听曹操呼救,手挺铁戟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叫一声:“老板,不要着急,有我呢。”话音未落,只见他以飞戟刺敌,立杀十数人,四将不能抵挡,曹操终于得救。典韦因而被提为领军都尉。第二次,曹操中了吕布之计被困城中,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曹操,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杀开条大路而走”,最终将曹操护送回寨。第三次是曹操勾搭了张绣叔父张济的寡妻邹氏,张绣屡次想去捉奸,但打不过护卫的大将典韦。后来,张绣想了一个办法,请典韦到他那里赴宴,还派一位“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异人胡车儿伺候典韦。当典韦看到张绣上马执枪冲进淯水大营时,大喊胡车儿“带马抗戟”。但胡车儿已经盗走了他的戟和马。枪王张绣肆无忌惮地冲进来,典韦措手不及,只好左右开弓,把站在身边的两个小兵抓在手里当兵器挥舞。当两个小兵被刺中数枪,气绝身亡时,典韦的武器便没有了任何作用,结果被张绣枪挑而死。典韦一死,张绣立刻冲进内帐,曹操逃跑要紧,结果穿了女人的衣服,被大败在淯水。

  击退张绣后,曹操亲自哭祭典韦,他哭着对部下说道:“吾失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第二年,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后来再过襄阳时,想到此事,曹操忽然大哭,众人不知何故,操又于马上大哭,即下马设祭筵,吊亡魂,亲自三拜于典韦墓前。经过再三考虑,连那匹被射死的典韦的马也一道祭了。三军将士无不为之感动,由此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还有个著名的谋士郭嘉。根据《傅子》的记载,“郭嘉少有远量”,“自幼冠匿名迹,不与俗接”,不愿显名以招祸端,也不愿意和凡夫俗子打交道,结交的人全是当时豪杰。袁绍夺取冀州后,声势位赫,盛名一时,为了拓展基业,也在全国各地广泛招聘贤才。郭嘉前去应聘希望能一展宏图。然而,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他老人家虽礼贤下士,还思贤如渴,但叶公好龙,喜欢把人才当成古玩字画来收藏,买来后,就束之高阁,成为摆设。长期以来,尽管收藏了田丰、沮授等不少宝贝,但也只是带在身边听自己演讲,很少和他们讨论问题。郭嘉本来就“不与俗接”,想不到袁绍竟然也是这种人,就愤而辞职,宁愿躲在家里看老母鸡,也不愿意看袁绍那张“好谋无决”的脸。曹操手下谋士程昱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之后,两个人先谈了谈天下大势,没说两句,曹操就挥手让手下出去,因为他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和他谈怎么对付袁绍的人。当听到郭嘉点评袁绍“好谋无决”和自己的“好谋无断”看法相似时,曹操兴奋得拍膝打掌踢桌子,在外面值班的许褚猛听见里面有动静,还以为郭嘉是刺客,抽出宝剑就向里闯,但听到曹操哈哈大笑时才没有冲进去。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郭嘉屡献奇计,封郭嘉为司马祭酒,但郭嘉“不治行检”,侵占民宅还欺男霸女祸害百姓。当时陈群为酂令,正在治理当地百姓,他针对郭嘉的恶劣行径向曹操提出了“廷诉”。但曹操不知怎么回事儿,对郭嘉竟然放任不管,导致郭嘉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陈群还是坚持上诉,每遇这种情况,曹操总是肯定陈群的态度是好的,但也不说郭嘉不好,反倒对郭嘉更器重。这样,自然而然地把陈群引导到多看对方优点上来,气也消了,与郭嘉的矛盾也逐步缓和了。

  曹操不听谗言、惩治诽谤,使朝外官员得以安心工作,用看上去似“和稀泥”、实则是废流言的手段,解决了朝内官员中的摩擦。这些做法乍看去很是简单,细分析,在当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赤壁之战后,曹操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哇哇大哭。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郭嘉字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郭嘉死后,曹操的三哭感人肺腑,也发人深省:一哭郭嘉身染重病。当时曹操采纳郭嘉建议,率大军远征辽西沙漠。一路上风沙弥漫,人马行进十分困难,郭嘉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床上。曹操十分心疼,前来看望,流泪道:“因我欲举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几句关心和爱护的话语使郭嘉深受感动。二哭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着对文武百官说:“诸君年齿,吾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胸崩裂矣。”众人听了,无不为郭嘉之死感慨万千,更为曹操的惜才而感动,都愿为曹操尽忠效力。三哭郭嘉深谋远虑。郭死前曾给曹操留下一封信,曹操依言而行,斩杀二袁,获得大胜,曹操叹服郭的料事如神,又想起郭为自己出谋划策十余年,屡建奇功,不禁触动了怀念之情,于是又领众人到郭嘉灵前哭祭。表面上看曹操的大哭,是怀念郭嘉,爱才惜才;但本质上是曹操使的欺诈术,正因为他的大哭使得“众谋士黯然自惭”。

  刘备既是刘皇叔,也是一时枭雄,还是曹操的同辈,但从来没有敢用曹操的奢望。但曹操确实产生过使用刘备的想法,总想把他纳入自己的营垒。在曹操看来,刘备虽然势孤力单,但这是个可与自己打天下,也可与自己争天下的屈指可数的英雄人物。因此,对他十分敬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刘备不甘屈居曹操之下,表面上应付着曹操,实际上另有己图,他与曹操翻脸后,一次被曹兵打得大败,妻子和大将关羽都被生俘。但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际,尽管谈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还是放过刘备。在这前后,曹操的谋士程昱、郭嘉等,几次提醒趁机杀掉刘备,可曹操的回答只是一句话:“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不可。”

  孙权比曹操小二十七岁,算是曹操的后辈。曹操从公元190年起兵,到208年挥师南下,整整十九年,几乎是大战必胜。没料到在大功眼看告成时,因遇到孙权等人的顽强抵抗而惨败于赤壁。这一败,使曹操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成了泡影,也使他看到了虎虎有生气的新的一代领袖人物,“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在后期,不止一次地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并采取过多种措施,想把孙权拉过来。他让阮瑀为他起草的《与孙权书》,完全是站在平等立场上讲话,从“百姓保安全之福”,孙权也可为天下一统作出更大贡献的高度,劝导孙权与他合作。在曹操的殷勤招纳和刘备的夹击之下,孙权终于做出了称臣的表示。如果不是曹操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死去,他把孙权争取过来是大有可能的。那样,三国的历史,就会以一老一少两位政治家的握手和南北的统一而改写。三国之主都能用人,但只有曹操思考着把另外两主用起来。孙权作为后生,对曹操的用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至于驭将,古之少有,比之于操,万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