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三千越甲可吞吴”


    11月19日,天津一汽在其发动机工厂举行了产销200万辆及夏利N5的上市仪式。其间透露出的信息,勾画出了天津一汽一幅完美的画卷——如果用一幅漫画将天津一汽描绘成一辆四驱车,那么前驱就是自主的研发能力,后驱是精益生产方式,转向系统是对市场的精准掌控能力,传动系统是完整的营销体系,发动机是立志做“小车大师”的雄心,全员参与的意识是连接这些总成的电控系统。
    在N5的发布仪式上,天津一汽副总经理张群自豪地说,N5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轿车。“完全自主研发”标志着天津一汽已经掌握了轿车研发的全部技术,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总成研发技术、车身开发技术、总体布置技术以及电控技术,可以说这是中国轿车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尽管这款车和洋品牌的产品在不少地方还存在差距,但在4万~5万元这个级别的轿车中却是佼佼者。有专业人士评论说,如果让跨国公司开发出同样技术水平的一款车,市场销售价格要维持在夏利N5的水平,他们根本做不到,而这恰恰是天津一汽的优势。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自豪地说:“夏利没有抄过任何车,夏利N5也没有任何的抄袭。在新夏利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新夏利为标志,以后每年我们将投入一款新车,走向快速发展的新目标。”
    如果说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那么支撑技术实现的就是制造系统,而制造系统的灵魂是生产方式。当年,福特战胜欧洲汽车厂靠的是大批量生产方式;二战后,丰田汽车称雄于世靠的是精益生产;今天,大众战胜丰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靠的是德国理念的精益生产。而所有这些生产方式的核心都是流程控制,流程控制在汽车制造体系中比技术更重要,现在在天津一汽,正在推行的是中国文化和丰田生产方式相结合的精益生产。今年,这个昔日设计产能15万辆的工厂,将生产轿车21万~22万辆,靠的就是精益生产方式的挖潜能力。在中国,一般一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从定型到大批量装车使用,通常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这5年间用来解决设计和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而今天,天津一汽敢于将自主研发的CA4GA1发动机直接装到N5上,其自信心不仅来自大量的台架试验、数百万公里的道路试验;不仅来自全国最新、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更来自先进的制造流程控制能力。王刚说:“发动机厂是我们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特区,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3年中,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发动机索赔率每年下降30%,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以前的华利厂将成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整车样板工厂,以后再向全公司推广。”
    实现第一个100万辆,天津一汽用了16年时间;实现第二个100万辆,天津一汽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王刚总结说:“1986年到2002年,虽然开始是引进技术,但我们始终聚焦于三个字:‘国民车’;2002年至现在200万辆下线,我们聚焦于三个字:‘自主情’。我们已经从以前的不敢干、试着干,到现在完全自主开发制造一个产品了。我们做大量的工作都是积累,未来的天津一汽,第一不合资,第二不搞引进,就是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搞自主创新。2011年天津一汽的产能达到30万辆,2013年达到40万辆,先做强,再做大,打造一流的自主品牌的新基地。”
    在谈及未来产品的发展时,王刚说:“第一步是换代,就是老车的换代,以N5、威志的上市为标志,完成新老产品的换代,同时把市场开发好、维护好,干一个产品就要形成一个有规模销售的产品;第二步是拓宽,明年一季度将推出一款个性化的时尚小车,即在现有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第三步是结构升级,开发生产比现在大一点的车,服务大众家庭的普通商务车。我们志在成为小车大师。”
    在天汽和一汽重组时,天津市领导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救活一个华利,做大一个夏利,
    新建一个丰田。”如今,天津汽车已经从重组前的年产5万辆,发展为今天的(合资加自主)年产60万辆;销售收入800亿元,利税80亿元,实现就业8万人。面对这一串亮丽的数字,王刚说:“我们的目标市场不只是国内,夏利也不仅仅是个国内品牌,现在我们每年出口轿车7000辆,这个比例太小,以后我们要将出口占总销量的份额逐步提高到5%、10%、30%。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是:出口量占到总销量30%~50%是国际化公司,50%以上是全球化公司。我们的国际化团队现在很小,只有80人,但已经有了,还在不断扩大。”
    夏利虽小,但三千越甲的吞吴之志已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