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 用心领悟4


     

读书明理  用心领悟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学习方法

谭建立

 

四、引导学生善思考,掌握方法

1、何为思考,如何思考

从字义来说,思是用心进行对问题的拆解分析和重新组合,考可以象形为藏起尾巴的老字,说明资格很老,也没有必要翘尾巴,强调要谦慎。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思考就是预测、祈祷、反思。思考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系统的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二是对系统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独立出来进行重点分析。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取不同角度,而系统思考则是不变的,并要求遵循一般的规定性,即:满足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等,以避免思考问题偏颇的片面性、孤立性、僵死性、机械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知道自己思考什么,还要学会如何思考,训练自己思考能力,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掌握了这些最基本原则和理念,将是终生受益,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2、如今大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据统计从1999年高校大扩招开始,到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700万人,比1998年将翻一番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2%以上。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008各类普通高校招生达到599万,是1998年招生108万的5.5倍。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从大学的课程设置来说,计算机与外语这类工具性课程占居学生大部分时间,结果专业技能工具掌握得不好,中文水平低下,学生中流传的“四年大学三年外语”,专业理论课程大幅压缩。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学生学习时间大部分浪费在不需要思考的工具性课程上,对于需要进行思考的专业理论课程,存在着时间短,同时也限于专业教师的指导不足,挫伤了学生们学习与思考的情绪与自信心。这些确实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反思。

3、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如今传统的满堂灌已逐步被否定或取代,随之而来的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的新理念。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需要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清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导演,而非主演。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方面,我认为应该如下一些探索: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激励学生具有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充分想象力的思考方式。B、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式,以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C、创造时机,给学生“想”的时间。试图利用分类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掌握教师讲解问题的核心。D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发表议论。以鼓励学生采取逆向思考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E、重视实际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按照求异思考的方式,训练自己掌握各门课程目标。在如上各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因势利导,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4、学习方法种类繁多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所采用的步骤和手段,是人们对思维过程和实践的经验、方式的概括和总结。学习方法则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谈学习方法,首先应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学习的科学含义。通俗地说,学习是指通过阅读、观察、听讲、研究和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活动。现代社会把方法提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说明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学习形式与内容的不同,从不同角度可以总结出多种类型及上百种方法,不过通常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比喻学习方法。作大学生的掌握学习方法,主要应该限于思维训练法与理论分析法。思维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阅读、观察、听讲等方面的知识,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理论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实践调查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以此形成学生自己强有力的主观认识工具。总之,掌握学习方法的规律,就是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效果。

5、专业教师只需传授自己专长的方法

我们各位专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形成了自己特有学习与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传授自己专长的方法,真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吸取各位专业教师的特异方法,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此,我介绍一些自己的体会。

1)对于本科生回答问题基本思路的方法,主要侧重三个方面:A、基本理论问题方面。让学生考虑理论提出的背景(当时、现在);理论本身的假设条件;理论基本观点(思想);理论主要内容及体系(构架);政策内容含义(建设);进行评价(贡献、优点、问题、缺陷)。B、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方面。首先简要阐述实际问题方面,肯定成绩,描述问题(指出主要缺陷);分析问题原因,特别注意结合理论进行分析;针对问题的影响结果,考虑作用机制、过程传导、如何影响、致使结果等因素。C、政策、对策建议(标本兼治)。如何改革,就内容、设想,提出看法;如何调控,涉及原则、方向、治理、操作、制度、方法、方案提出建议;提出对策,主要根据问题原因分析提出操作方案。上述三大问题一定要考虑具体内容、方法,注意问题的相关性,按照重要性排序、主要在前、次要在后。

2)本科生考虑问题的另一综合思路,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A问题提出(理论概念或现实问题)。B问题产生的背景条件(客观、主观、现实等)。C问题演变的过程(特征、特点、起因、影响等)。D问题的现状(描述原形,包括积极、消极)。E问题存在的不足之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体制等)。F问题不足的原因分析(对应上述不足进行)。G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或对策。以上七个方面内容是按照问题的逻辑顺序来考虑的,学生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只要知道一两个层次,就可以展开多角度回答问题了。

3研究生学习方法与思路的主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训练。多层次总结了三个纵向思路,一个横向思路。

学习方法与思路一:概念、定义、内涵——是什么;基本理论原理是什么——理论研究范围;教科书的观点与依据——理论分析标准;著名专家的观点与依据——为什么;如何才能统一理论上分析的分歧——融合的标准与范围;你自己的理论观点与依据——有何新的理论建树;还有哪些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难题)——有待创新与发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那些必备的条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学习方法与思路二:概念、定义、内涵——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些分歧——引申义;存在理论分歧的焦点与核心——为什么;科学、客观的分析标准包括那些——应该是什么;现实中理论概念与定义运用如何——主要依据或角度;你自己的认识角度或依据如何——主要论点与论据;结合现实(历史)实际如何修正——主要完善的对策;还需要那些补充与配套条件(措施)——主要基于何种考虑。

学习方法与思路三:概念、定义、内涵——是什么;这一事物的理论表达——是做什么;这一事物理想的理论表达——应该是做什么(规范分析);这一事物的现实表现如何——如何做的(实证分析);评判这一事物运用或运行的标准——做的如何、怎样;如何才能实现或达到理想的境界——满足那些条件(提出对策或建议);还需要那些补充与配套条件(措施)——主要基于何种考虑。

学习方法与思路横向分析:(每一种纵向分析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如下横向分析角度的思路与论据)主观看法与客观条件;历史事实与现实发展;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包括中观角度);哲学角度与专业角度;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公平范围与效率范围;经济学分析与管理学分析;现象表面分析与本质内在分析;理论分析与政策、制度、体制分析;起点、过程、结果层次或层面分析;短期、中期、长期层次或层面分析;……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多角度分析。

(待续)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