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要选拔部分农民工回乡做官,引起了很大的热议。我以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偿试,极大的好事,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主要理由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调查过一些村庄,发展不少已富起来的村庄大都有一个见过世面的“返乡村官”当领路人。如果好好利用那些“见过世面”的回乡农民工当村官乡官,不但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农村面临的人力回流问题,而且还对我国的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我曾经对我国部分超级村庄的带头人进行了一次数量还不算少的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大都出去见过世面,在外界扩大的眼界,知道外界的世界有多大,也知道了外边的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这些超级村庄的领头人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或者当务小官。别看这样,对农民来讲十分重要。只有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农村还是蛮封闭的,只有见识过外边的世界,也许再外受到了一些启动但很可能更多的是歧视,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大家致富,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故多了,华西村的吴仁宝就不讲了,离吴仁宝不太远的有一个百亿元村领头人吴栋材,他比较低调,知道的相对少一些。但他的成绩丝毫不比吴仁宝差。吴栋材老先生也是在年轻时当过务,出去做过生意。七十年代末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一个原来的长江滩TU冲积出一块地,自然成长为一个村庄,他很偶然被选派成这个新村庄的带头人。他上任时穷的什么都没有,但他见过世面,知道当时养鱼很赚钱,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挖塘养鲜,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以后又看中一个旧钢炉,他就开始了炼钢。最让人大跌眼睛的是,近年来我国不知倒掉多少个受过专业教育者经营的大钢厂,但这个农民经办的小钢墟却一步步成为一个巨型现代化的钢铁厂。现在产值已过两百多亿了。
浙江横店的创始人徐文荣老先生年轻时也一样走南闯北,长了见识。最后在七十年代家乡,副食农民办丝厂,挖到了第一桶金。偏远农村的云南一村斗南,短短十几年成为亚洲第一花卉生产交易中心,最初也是斗南的一位有着当兵经历的卖菜者在昆明见识了卖菜与卖花的巨大利润差别,于是回到家乡开始养花,最后从星星之花到成为亚洲第一花卉中心。这些原创者的第一桶金故事我还真找了不少。他们的共同之处者应该被看作是返乡者,带领群体致富。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一方面人口很多,但另一方面优秀人力又极缺,农民迫切需要领头人,中西部农村最缺的就是这种见过世面,又能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而在外闯过,见过世面的返乡者天然会成为未来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鼓励部分优秀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做官,让这些见过世面的能人带动百姓致富,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偿试,对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大的政策来让建设新农村,但成效为什么不太显著?核心问题还是缺带头人。中西部许多能干的人都跑出去打工去了,要采取有力的政策,吸引一些人回来,让他们带动农民致富。但切忌只搞面子工程,专门盯着那些致富者,而忽视了德才兼备的道理。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