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孟宪民副秘书长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已经对大会作了全面总结。现在,我谨将大会结束之际畅谈的几点思考梳理如文。
一、腐植酸属于“绿色化学”产业。腐植酸产物的性质和产品的开发均符合“绿色化学”的特性。今年八月,我在《腐植酸走上“绿色化学”产业之路有多远》(2008年第4期《腐植酸》杂志)一文中指出,腐植酸产业必须与“绿色化学”的“5R理论”和12项原则相对应。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副研究员武丽萍则从腐植酸产品的工程优化设计出发,取得了连接顺畅、精准投料、废热回用、节能降耗、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成果。不言而喻,腐植酸的自然属性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本质要求。
二、生物质腐植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当前,利用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开发生物质腐植酸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中国农业大学袁红莉教授带领专业团队筛选出的优势菌种,已成为优化生物质腐植酸开发的一个亮点。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利用生物质腐植酸技术,为寻求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最大化已探索出新路子。显然,利用生物质腐植酸开发新型肥料,不但开发路径简捷高效,而且有机废弃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腐植酸纳米技术应用于肥料业是一项开创性技术。据研究表明,腐植酸的胶体颗粒本身已达到纳米级范围(3~10 nm),在优化肥料开发中有着巨大空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明在纳米肥料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纳米肥料技术领域的空白,并在花卉栽培、蔬菜种植业应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说明,一项创新技术就是一场革命、一个产业,并且能开辟一个新天地。
四、腐植酸保水剂改土胜于保水。腐植酸保水剂已瞄准了节水抗旱的发展前沿。腐植酸保水剂的技术开发优势,在于腐植酸能促进土壤团粒形成、改良土壤,最终达到保水、蓄水的效果。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勤针对腐植酸保水剂开发提出的“三高”(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原则,从本质上揭示了腐植酸开发多功能产品的优势。
五、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应成为腐植酸类肥料的主要指标。近三年来,中国腐植酸工业Ð会腐植酸质量检测中心(太原)在张彩凤博士的带领下,大量检测分析了腐植酸在肥料中的应用指标,反复验证速效指标——水溶性腐植酸,应作为腐植酸类肥料的主要指标。试验证明,从煤炭腐植酸资源利用到腐植酸类肥料品质塑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指标无疑对肥料产品质量将起到重要影响。
六、腐植酸肥料标准化面临的历史性选择。腐植酸类肥料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或生或死,或优或劣,Ë说了算,标准就是法度(尺子)。本次大会再掀腐植酸类肥料标准制定讨论热潮,充分说明了腐植酸类肥料标准化工作时不我待。刚成立的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植酸肥料工作组,必将全面推动腐植酸类肥料标准制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七、文胜肥业与社会和谐结合,体现了现代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安徽文胜肥业董事长李文胜针对腐植酸类肥料开发而提出“绿色、环保、健康、和谐”的八字方针,彰显了“乌金(腐植酸)惠及全人类”的社会价值观,包容了企业、产品与社会共生的发展理念,充分展现了文胜肥业的社会责任。
最后,借用在会议期间与新疆双龙腐植酸有限公司董事长樊金龙、总工孙好文,探讨该公司第三次创业时的话题加以共勉:为将“乌金”铸“国粹”,试教“双龙”平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