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干预公用事业组团涨价


在五大发电集团与两大电网公司集体喊亏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就销售电价调整方案与各省开展商讨工作,方案最快于本月出台。据消息人士透露,终端销售电价的平均上调幅度预计将在每度2分钱左右。

  近些天来,涨价似乎变成了民生的“主旋律”,无论是前几天全国各地新一轮水价上涨风潮,还是最近几天资源类集体涨价,全国公用事业产品“涨声”响起一片。

  自成品油创下史上最贵的油价后,其他行业好像商量好似的,一个个涨价方案齐刷刷闪亮登场,组团涨价已悄然拉开帷幕:成品油价格勇创历史纪录后,天然气提价随之列入议事日程;航空业复征燃油附加费呼声变得日益高涨;电价每度上调2分钱,几乎变成板上钉钉的事;快递行业不甘寂寞,正在积极酝酿提价;北京市出租车行业更是想当涨价“标兵”,正在打算向乘客收取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

  公用事业“组团涨价”行为,一方面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全面复苏的进程。就目前而言,大规划的经济刺激计划,已开始显现产能过剩和金融泡沫等负面效应。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接连向中国发难,设置贸易壁垒。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倒逼我国必须启动内需,来为经济复苏提速。倘若在这个时间节点,公用事业扎堆涨价,不仅会抑制公众消费热情,而且会延缓经济复苏进程。同时,还会加大通货膨胀预期。

  基于此,政府应该果断站出来,干预公用事业“组团涨价”。首先,政府应让涨价变得公开透明。无论水、油、天然气和电提价,还是飞机、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复征和开征,以及快递业涨价,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些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全部公开。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即使是听证会的代表也看不到申请涨价企业的账本,每次涨价总是稀里糊涂地“被涨价”。

  其次,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应与物价收入建立联动机制。所谓物价收入联动机制,就是政府依据每年的物价和居民的年收入水准来核定这些公用事业企业的利润上限,从而确定产品的价格,这不仅能合理控制垄断企业的利润,惠及全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更为重要的是,也能掌控住公用事业产品的适宜价位。

  此外,必要时,还应根据《价格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制度。就目前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增加,收入水平下降,已深深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质量。所以,从民生利益角度考虑,倘若事关老百姓生活公用事业的涨价继续蔓延的话,就有必要启动临时价格干预制度,尽快让不合理的物价转入正常轨道。